2020年03月05日 星期四
直面病毒,当好抗疫战斗的“前哨”
赵佳庆

    正午时分,阳光正好,走出医疗楼的刘博被刺得睁不开眼。

    在过去的一周里,刘博和他的检测小组,昼夜奋战,已完成八批次千余份样本的核酸检测。

    老“侦察兵”发挥铁人精神

    走入医疗楼时还是凌晨,走出来时日当正午。下午,有近百人份核酸检测报告即将出炉。

    核酸检测,是抗击疫情战斗的重要“前哨”。每组核酸检测人员每天要面对“病毒大本营”,处理近百份采集来的检测样本。

    刘博是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检验科的主管技师,一名从事检验工作10多年的老“侦察兵”。2015年,核酸检测技术兴起没多久,他就承担起辽南地区驻军的呼吸道病原监测任务。

    刚到武汉,光谷院区尚未完工,核酸检测实验室尚不完备。老家是黑龙江大庆的刘博用铁人精神携手战友投入改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一双双操作精密仪器的手,干起糙活儿来也毫不含糊,仅用4天就改建了一个临时实验室。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医护人员在感染科室“主战场”救治患者,技术人员在实验室“敌后方”检测病毒,同样身披“战袍”,同样直面病毒。

    “侦察”报告不断为制定“精确制导”的治疗方案提供有力依据,也影响着大家关注的确诊与治愈病例的数字。

    实验室“红区”就是战场

    冲锋陷阵,岂止在沙场?刘博的战场,就在寂静而肃杀的实验室“红区”,他的“敌人”尺寸以纳米计算,看不见,摸不着,却无孔不入。取自感染科室的鼻咽拭子,看上去与平日所用棉棒无异,病毒载量却是普通样本的几百倍,号称“病毒大本营”。

    每次进“红区”,刘博都在心里念叨着每个步骤。孤军深入,难以监督提醒,唯有眼到、口到、手到,才能万无一失。

    准备好仪器和试剂,刘博把样本从传递窗送到下一站——生物安全柜,在这里,他将上百个静置着鼻咽拭子样本的保存管帽,一个个打开,一支支排好序列。

    护目镜上雾气蒙蒙,隔着面屏和安全柜的玻璃隔断,他的观察视线渐渐模糊。刘博告诫自己尽可能要镇定,任何细小差池,都可能浪费一线医护人员辛苦采集的样本。

    核酸提取仪开机、准备试剂、扫码、将保存管排好序列、录入信息系统……厚实的面罩限制了他的氧气吸取量,但他决不能被隔离服限制了思维的灵敏度。一切就绪,开始进行核酸提取。至此,刘博已进入“红区”两个小时。

    漫长等待中,刘博聚精会神地监控着仪器上传来的提示信息,随时处置。之后,刘博将样本从核酸提取仪中取出,进入下道关口进行核酸扩增,一道道看似轻巧的操作环节,在全套防护设备里面做起来却如月球探险一般。几个小时下来,当刘博走出“红区”,衣衫早已湿透。

    检测之初,刘博对检测结果并不满意。针对检测结果可能存在假阴性给临床带来误诊风险的问题,刘博优化了灭活流程,延缓病毒RNA的降解,检测阳性率得到有效提升,检测结果与上级实验室基本一致。

    医院门口的小桥上,又一批患者出院回家,他们的手上拿着刘博的检测报告。(据新华社)  

    右图为2月29日,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检验科主管技师刘博准备进入实验室“红区”。    新华社发(赵佳庆摄)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