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04日 星期三
变荒山坡为“聚宝盆”,油茶教授种下“摇钱树”
本报记者 谢开飞 通讯员 李玉莲
福建省科技特派员卢玉栋(右)正在调试油茶化妆品生产线。受访者供图

特有范儿

    “卢老师,请教下油茶什么时候适合修剪?怎么修剪?”

    “新开垦的山地什么时候种油茶?”

    “什么品种比较适合我们这里的气候?”

    ……

    2月26日一大早,在收到诸多茶农的微信后,福建省科技特派员、福建师范大学副教授卢玉栋一边忙着在微信传送修剪指导视频“礼包”,一边奔赴位于福州市永泰县的油茶基地。

    如今,在永泰,原本山地抛荒的景象已然不见,漫山遍野的油茶树正变成了一棵棵“摇钱树”。多年来,卢玉栋带领团队跋山涉水,走遍永泰的油茶山,考察油茶重点乡镇油茶树的品种、土壤结构等情况,先后攻克高纯度茶皂素生产技术、低温冷制取茶油技术等行业共性关键技术难题,引导广大农户建设油茶良种基地,并将单一的茶油开发成为精油、面膜、洗衣液等产品的精深加工产业链,推动当地油茶附加值提高了3倍以上。

    打造油茶高附加值产业

    “初春是油茶修剪的最佳时期,一刻也不能耽误。”卢玉栋笑着说,在基地,他将油茶种植前后的技术要点逐项告诉茶农,并时不时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

    望着满山岗的油茶树,永泰县同安镇西安村贫困户卢宝玉感叹说,以前,这里可不是这一番景象。

    作为国家级生态县,永泰县拥有优质的气候环境,多年来一直有种植油茶的传统。由其制作的茶油营养丰富,是优质食用油;也可用于润滑油、防锈油等工业用途。但由于永泰油茶多为农户分散经营,存在着加工工艺落后、良种推广少、产品单一、附加值低等问题。

    早些年,永泰县共有贫困户4000多人,主要种植青梅、李子,随着蜜饯消费量的下降、劳动力成本增加,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务工,山地抛荒无人打理,群众守着“金银山”,却没有“摇钱树”。

    2014年,卢玉栋作为科特派回到家乡永泰县,看着老乡们为贫困问题所困扰,他暗下决心,一定要用知识带动扶贫的发展。于是,卢玉栋瞄准了油茶,把它开发成高收益、高附加值的产业。

    “油茶浑身都是宝,我们把油茶籽拿来榨油;茶油加工成精油、面膜、手工皂;榨油中的副产物用来提取茶皂素,油茶籽壳用来生产活性炭、水处理剂等,确保了油茶种植的销路与效益的问题。”卢玉栋说,油茶种植收益可达上百年,能够长期带动农民致富,并且投入成本低。

    茶农的“智多星”和“财神爷”

    这几日,在卢玉栋的指导下,永泰县同安镇西安村贫困户卢伯灼正忙着修剪油茶树,为来年的丰收做准备。看着收获的满满当当的油茶籽,卢伯灼喜上眉梢,之前的忧虑一扫而光。

    前些年,由于油茶收益不佳,卢伯灼选择外出打零工来补贴家用,年收入仅4000多元。2013年,因家中房子被火烧毁,他又一度陷入了困境。

    “多亏了卢老师,他不仅是我们的‘智多星’,还是我们的‘财神爷’。”提及卢玉栋,卢伯灼竖起了大拇指。在卢玉栋的指导下,卢伯灼将家中抛荒的油茶树重新修整,并学习种植技术,如今,年收入超过2万元,成功“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在永泰县,原先贫困户群众“等、靠、要”的依赖思想、风气也为之一变:在科技特派员的种植指导下,同安镇西安村贫困户吴炎柄进入胜华企业,负责毛油提取生产线,年收入从1.3万元增加到4.8万元;同为西安村贫困户卢宝玉,种植近30亩油茶林年增收3万元以上,目前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除此之外,卢应强、卢青松等贫困户,也纷纷加入种植队伍,实现脱贫。

    “2019年,科技特派员帮忙对接胜华企业免费为贫困村民提供4.2万余株油茶苗,并将我们的茶果按保底价收购,消除了我们的后顾之忧。”卢伯灼说。

    多年来,依托永泰县丰富的油茶资源,卢玉栋团队还与当地企业、合作社对接,开展产学研合作,逐渐形成油茶全产业循环生态经济链,随着新品种的引种推广、技术工艺的改进、新产品的开发,推动乡村振兴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如今,永泰全县近年新增、复垦种植茶油面积6万多亩,油茶种植面积增加到14万亩,带动了永泰县梧桐、同安、东洋等重点乡镇及周边县市近2000农户种植油茶,户均收入增加1000多元;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50多人,每年贫困户户均收入达2.4万元以上。

    说起这一串数字,卢玉栋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