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1月10日 星期四
刘嘉麒:刍议地球科学文化与创新

    从地球科学的角度看,地球实乃天之骄子。在浩瀚无际的宇宙中,星球数以万计,直到现在,却只有地球拥有生命,有人类。

    地球科学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人类需要的92%以上的一次性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都来自于矿产资源,都要依靠地球科学从地球索取。其次,许多工程建设都离不开地质调查和论证,都需要地球科学来解决。因此从本质上来说,地球科学是养活人类的科学。地球科学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天文、气象、环境、人文等科学和信息、光学、电子、纳米、遥感、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之大成。反过来,又极大地推动了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及技术的发展,成为人类上天入地,登极下海的巨大推动力。

    人人都需要地球科学。地球隐含着无限的奥秘。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至宇宙,小至核素,令人类探索永无止境。从过去到现在,从局部到整体,从现象到本质,一个个新鲜事物被发现,一个个奥秘被揭示。板块学说的创立,精准地质年龄的测定,数字地球的形成,新能源、新材料的开发等等,都是地球科学的功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不管你是学什么的,做什么的,也不管你是男女老少,只要你生活在这个星球上,你自觉不自觉都得接受自然变化的洗礼,这就是地球科学的魅力。

    科学与文化密不可分。科学应该属于文化,但文化不完全属于科学。科学文化是文化范畴中最核心,最具有影响力的一部分,直接关系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科学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在某些领域,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不仅因为我们起步比较晚,人才成长和发展的环境不够完善。例如我们一些在国外做出突出成绩的优秀人才回国以后,人还是那个人,条件也不比国外的差,甚至有时候在国内的条件可能比国外还好,可就是做不出在国外那样的成绩来。究其原因,很重要一点,就是国内外科学文化氛围不同,科研人员的状态也不一样。在国外潜心做学问,几乎不想别的事,但在国内静不下心来,又要搞科研,又要处理复杂的关系和行政事务,说得严重一点就是有时不务正业。

    中国自古就有学而优则仕之说,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仕必须得优,学不优怎么能成仕。但是把仕变成了学优的注释,大优成大仕,小优成小仕,好像只有冠以仕才能体现学优的价值。而且事实上也的确仕重于学,这就混浊了科学文化的环境,干扰了科学价值观,让那些潜心做学问的人难以安分守己。

    只有营造一种培养人才的好环境、好体制、好政策,精心培育,就会涌现出各种人才。人才队伍要成塔形,而不应是梯形,我们现在人才队伍大部分是梯形,不是塔形,缺塔尖上的人,甚至有些人才队伍呈倒梯形,教授比助教还多得多,这些不太合理的人才结构有必要进行调整。

    当今科学,尤其是地球科学到了大变革、大创新的时代。此前已经持续数十年、数百年的理论与认识,可能有的已经老化,有的已经过时,急需新的理论,新的方法,创新正当时。中国有丰富多彩复杂多变的地质遗迹和自然景观,是创新地球科学的重要源泉。同时年轻人是创新的先锋,要特别培养年轻人,为地球科学做出创新性的贡献。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