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07日 星期三
扶“志”,还要扶“智”
——四川省资中县高楼镇雨台村脱贫攻坚系列报道之四
本报记者 华 凌

砥砺奋进的五年·精准扶贫驻村调研

    县里走,镇里走,村里走;

    握茧手,握纤手,握绵手;

    风也受,雨也受,气也受。

    挨家挨户力摘贫困帽,

    只为乡里乡亲笑开颜……

    回想近些年来,在雨台村近些年的扶贫工作,高楼镇党委书记秦义感慨万千:“脱贫攻坚,最难莫过于扶‘志’!”

    起初到贫困户家扶贫,秦义发现,工作一般仅停留在发放米面油等物资或修房屋了事,没有更多地考虑群众持续增收能力。而部分贫困户视脱贫为政府的事,与己无关,有的干脆躺在贫困上“等靠要”。

    对此,秦义陷入沉思:如果总这样下去,扶贫工作将没有尽头,即便送金山银山,也会坐吃山空。

    古人云,治贫先治愚。愚昧是贫穷的根源,精神上的贫瘠,才是最大的贫困。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扶贫扶“志”,贫困地区缺“精气神”不行。我们不能输在精神上,人穷志不穷。

    秦义意识到,要治愚就得啃下脱贫攻坚的硬骨头——扶“志”!

    曾经的贫困户胡德荣家,穷得房子又破又烂,而胡德荣平时做啥事都不积极。于是,秦义对他说:“你的小孩才8岁,你都不努力(挣钱),以后谁家女子会愿意做你家的媳妇啊!下辈看上辈,也会堕落,你儿会讨得上老婆吗?!”

    这话像锥子般句句戳动胡德荣的自尊心,他的斗志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他对秦义说:“那你帮我找个工作嘛,将来我可不能让我儿做‘二流子’。”

    就这样,根据实际情况,帮扶工作组采取“一户一策”的办法,挨家挨户做贫困户的思想工作,并为其找出生计致富之路。

    “我们不断从思想上教育村民,力求解决农村长期‘慵懒散’的问题,激发他们的上进心,重塑对美好生活的信心,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自力更生。相信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秦义对记者说。

    秦义指出,“在扶‘志’的同时,还需扶‘智’,即在知识技能、种植、养殖技术上等进行大力扶持,打破村民们头脑中长期陈旧的观念,让他们明白只要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就能脱贫致富。这样让村民们每人能有一技在身,做到从输血到自身造血的转变发展”。

    眼下,雨台村已形成这样一个惯例,村委会广播站定期通知村民们农业夜校的上课时间,每月至少两次。在课堂上,农技员会反反复复为村民传授育果养殖等各种技能,一般出勤率超过90%。

    从被动脱贫到主动脱贫,从扶“志”到扶“智”,雨台村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条乡村脱贫致富之路。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