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5月05日 星期五
八六版《西游记》: 传统与摩登的结晶
杨 雪

玉渊杂谭

    杨洁老师的离世,掀起对86版《西游记》的又一次集体怀念。我们将这部剧奉为西游IP改编空前绝后之作,是对老一辈艺术家深深的敬重和缅怀,也是对自己童年、青春的回味和唏嘘。不过,经典之所以经典,仅凭每每听到“登登等登”就分泌肾上腺素、定在电视机前的情怀当然远远不够。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传统与摩登交融的时代,《西游记》便得此契机——遵循传统却不守旧,追求前卫却不盲目。从服装到表演上,它一如传统地运用了大量戏曲元素,同时还大量用了戏曲演员。虽然当时内地、港台拍古装电视剧常借鉴戏曲,但《西游记》有独到之处:用戏曲粉刷神仙、佛祖、妖怪的玄幻色彩,要比演绎历史性题材自然、灵活得多。女演员透着土纯情,却浓妆艳抹:锦毛老鼠精蓄着长指甲划过和尚的头皮;纱丽下露出七只性感的肚脐眼。

    从台词也可见编剧扎根传统又力求通俗。擅长抠细节的六神曾发帖详述《西游记》台词改编的艺术性,“有些是原著本来就有的,被精炼出来了,有些是原著里没有的,被演绎生发出来了”。小时候看剧听词儿,于不觉之间被征服,只觉过瘾,长大后再作理性品读,才能领悟其考究之深。比如,将原著中“你是孙行者请来的救兵吗”改为“你是猴子请来的救兵吗”,现在已成流行语;再如,编剧替菩萨发挥了一句“世上自有救你之人,却不是我”……

    当然,《西游记》最带感的还是它与八十年代精神风貌相一致,像一锅普罗旺斯乱炖。主题曲是蒋大为式的正气调调,但“登登等登”的开头却是中国最早的电子乐,透着一股爆炸头小青年扛着燕舞收录机的潇洒劲;它的贴纸片特效看着很土,但又是第一个跟香港学了吊威亚的大陆武打戏。它引进了当时最前卫的特技,却只作为工具为脱胎于戏曲的武打和神仙妖怪飞天遁地服务,特效始终贴合表演需要,绝不盲目追技。

    受够了现在动不动把现实武打场面拍成玄幻魔幻风的炫技折磨,再看这部倾力打造的“老西游记”,恰似一股清流,土得掉渣,但也酣畅。我们咧开大嘴,我们爱闹哄哄的怪味胡豆似的八十年代。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