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5月05日 星期五
离开微信的日子
张盖伦
本报记者张盖伦摄于“决心”号

窗外有风

    睁开眼睛,摸过手机,熟练地划到微信图标,点开。

    无法连接到服务器。

    手机右上角,信号栏一处,是一成不变的“叉”。

    微信上,最后的信息更新是在4月14日。同事问我,晕不晕船。我回复说,目前还行……再之后,“决心”号往海的更深处航行,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一起偃旗息鼓。

    作为随船记者,我登上了这艘国际最为先进的大洋钻探船。作为一个手机重度依赖症患者,我也不得不开始了移动网络的强制戒断。这是一艘两个月不停岸的大洋钻探船。船上33名科学家,要去探寻南海海陆变迁之谜。

    其实,网络还在那里。你可以查阅新闻,也可以搜索八卦。比如,我依然在第一时间知道了有明星离婚,知道了李健和小岳岳在《我是歌手》的决赛现场唱了一首挺喜感的歌,知道天舟一号成功发射。

    但是,微信没有了。

    工作和生活,亲友和“一面之交”,都挤在微信上。手机里,藏着一个热闹非凡的世界。微信,就是世界的大门;而移动网络,是你打开这扇门的钥匙。早晨醒来,未读消息争先恐后跳出,你专心致志花费大量时间回复消息,感觉自己如此被需要。

    失去微信,就失去了进入另一个世界的资格,失去了一切非必要的社交情境。

    我的联系人数目瞬间崩塌到个位数。微信里上千好友,全部被关在了那个需要移动网络的世界,放不出来。

    邮箱里躺着的,除了科考船上的群发邮件,就是编辑的来信。

    对话画风大致如此:

    主题:4月××日稿子

    Re:稿子,有几个问题,速回复!

    Re:回复:稿子,有几个问题,速回复!

    喧哗的世界瞬间从身边抽离,那些陪你扯闲篇到深夜的朋友,一下子全部消失。而且,请放心,他们并不会急着要找到你。你从朋友圈上消失一个星期,大家就会忘了你。这个构筑于微信上的社交世界,多情又无情。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我去接你。它欢迎任何一个进入者,也不会缅怀任何一个离去者。

    但你又不舍得完全背弃这个世界。它总是烦你,但也在无聊时给你慰藉。它太生机勃勃,几乎24小时永不眠。你真实感到人不是孤岛,或者,人就算是孤岛,那也是跟许多孤岛遥遥相望。

    昨天,同行的记者借到了船上唯一一部移动上网工具——一部iPad。他下载了微信,在等待加载的过程中,看起来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

    他默默念着,只上一小会儿。但后来我每次进入办公室,他都会露出一脸做坏事被抓包的笑容,再一看他手中iPad的界面——哈,果然在用微信。

    简直是个让人上瘾的世界。

    而我,并不确切知道谁在那个世界等我,只知道它看起来就像午后的咖啡、像夏日的汽水,撩人心弦。在网络覆盖如此全面的今天,可能再难找到这样漫长的移动网络空白期。它是一种考验,又是一种奢侈。

    黄昏,我拿着手机,走上甲板,躺在躺椅上,无意义地划拉着。什么新信息都不会有,但这就是一种身体记忆。

    然后看着夕阳将海面上的云层渐次涂抹,再慢慢睡着。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