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4月19日 星期三
《出海日记》——
夜晚说早安

    盖伦带你看南海

    4月18日 天气 晴

    地理位置:站位 u1501(18° 53.0919’ N, 115° 45.9485’ E)

    每天晚上11点左右,“决心”号上便会出现在外人看来堪称“诡异”的一幕。

    大家在餐厅或者实验室遇到,都会道一声:Good Morning(早上好)。

    一部分人显得比较萎靡,另一部分人则神清气爽。

    这就是白班和晚班交接的时候了。白班科学家从12点工作到午夜0点,夜班科学家从0点工作到中午12点。为了调整自己的生物钟,夜班人员习惯于互道早安,给自己准备一份吐司和咖啡,同时进行“自我催眠”——现在是早上,早上,早上。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如果没有运动习惯,在“决心”号上达成“长胖成就”实在太容易。茶饮、吐司和冰激凌24小时供应,一天4顿正餐。最罪恶的一顿是在11点到1点,船上管它叫“dinner”。不过,这对白班人员来说是宵夜,对夜班人员来说算是早饭。

    但宵夜也委实太丰富。牛肉、鸡肉、意大利面、炒米粉……来自巴西的科学家表示,“决心”号简直就是“天堂”。他以前出海坐过一艘科考船,得自己洗衣服,自己打扫房间,而且还是七八个人共住一间,食物大多数时候都是米饭、豆子和一点牛肉。但在“决心”号上,有人帮你洗衣,有人给你打扫,房间服务生甚至贴心到帮你把被子和扔在床上的衣服叠好。

    总之——安心做科研吧,其他都不用管。

    现在,“决心”号已经在预定站点工作了3天,取芯工作也持续了两天多,钻管仍在不断下探。钻探系统已经由能轻松搞定沉积层的APC(Advanced Piston Corer)换成了它的进化版XCB(Extended Core Barrel),这意味着碰到的沉积物已经越来越硬。

    18日下午,来自意大利基耶地—佩斯卡拉大学的姑娘萨拉(Sara)在操作台前取样,她拿着木锤把如同注射器一样的取样管锤进岩芯。姑娘一边锤,一边感慨:“还去什么健身房,这不就是健身吗?”

    站在一旁的同济大学科研人员黄恩清悠悠地说道,没错,做地质学家就是体力活。然后,他也戴上手套,拿起木锤,在岩芯上开始敲敲打打。

    古生物组则有种岁月静好的感觉。

    他们的实验操作间上有两扇舷窗,如果放到岸上,就是妥妥的海景房。不过,值夜班的台湾科研人员尤柏森告诉我,他们一般会把帘子拉上,欺骗大脑的感知系统,让自己可以在凌晨时分保持清醒。“到凌晨四五点的时候最困,白天睡觉,又很容易醒过来。”毕竟,强行纠正生物钟,可是在对抗自然召唤,哪能随随便便成功。

    古生物组做基础的定年工作,两位首席科学家也是这个组的常客。他们迫切想知道,刚钻出来的岩芯属于多少个百万年之前,以此来验证或者修订此站点的深度和年龄模型。

    大多数时候,古生物组科学家都在看显微镜,在船的轻轻晃动中,找到地层年龄的标志物。“今天早上,我们一来就发现了一种有孔虫,它生活在大约2290万年前。”坐在显微镜前,来自同济大学的李保华老师并不觉得“枯燥”——因为,常常一睁开眼睛,又有新的事情发生。

    “Core on deck(岩芯上来了)”的通知,每隔一段时间还会继续响起。南海的“生命之书”被翻到了3000万年之前。

    夜班和白班的科研人员都在期待,能挖出更古老的故事。

    而我,在写完这一段话后,再度感到了饥饿。哎,又得去弄点吃的了。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