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12日 星期日
泡沫也反映了一种热度

科技厅长眼中的两会

    周国辉

    经济学有一个概念,叫泡沫经济,或叫经济泡沫化。指由于价格信号的作用最终使资源失配而存在大量泡沫的经济,说的是一种虚假的过热的经济现象。这是必须防止和纠正的现象。

    国人用词不大注意逻辑和概念的严谨,容易出现泛化、扩大化。比如把某种因技术变革或政策引导形成的新的经济现象,说成泡沫化。如互联网泡沫化,现在又有人说“双创”泡沫化。指的都是某种经济现象过热了,似乎应当纠正。出发点可能是好意,但把树枝当成林子,容易误导社会,打击社会积极性。

    其实,经济泡沫是市场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只要控制在适度的范围中,对活跃市场经济有利。只有当经济泡沫过多,过度膨胀成“化”的地步,严重脱离社会需要的时候,才会演变成虚假繁荣的泡沫经济。可见,泡沫经济是个贬义词,而经济泡沫则是个中性范畴。不能把经济泡沫与泡沫经济简单画等号。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经济泡沫会长期存在,这主要是由其作用的二重性所决定的。一方面,经济泡沫的存在有利于资本集中,促进竞争,活跃市场,繁荣经济。另一方面,经济泡沫中的不实因素和投机因素,又存在着消极成分。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新建一批‘双创’示范基地,鼓励大企业和科研院所、高校设立专业化众创空间,加强对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支持,打造面向大众的‘双创’全程服务体系,使各类主体各展其长、线上线下良性互动,使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竞相迸发。”

    政府工作报告对“双创”的最新表述,引发代表委员们的持续热议。绝大多数代表、委员表示赞同,这几年鼓励“双创”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激发了全社会的创新、创业热情。“双创”得到了全国上下积极响应,成为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的有生力量。据说,全国各地支持“双创”的政策措施已经超过2000多条,建立各类创服机构2300多家。但有一些同志表示担心,提醒要警惕一些地方一哄而上等现象,认为创业是一门学问,怎么支持创业也是一门学问,无论创业者和管理者都在摸索经验,争取少走弯路,把那些走了偏路的“泡沫”挤掉。也有一些同志不同意这个说法。认为“双创”的火头刚刚旺起来,就简单说成“泡沫化”,既不合实际,也不合时宜。

    两会就是七嘴八舌、各抒己见,通过讨论甚至辩论,集思广益,促进共识。我个人的看法,还是要讲辩证法。经济的泡沫,说到底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定热度,这是经济发展的正常现象,应当鼓励和保持。否则就是偏冷。而且先做热后做强,基本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新产业、新业态兴起的规律。不要怕问题,要看主流、看方向、看趋势。现在就说“双创”泡沫化,这是伪命题。

    同时,因为中国区域辽阔、差异很大,确实要注意加强对经济发展的具体分析和指导。要科学定位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和边界,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对政府来说,主要通过提供公共政策、公共空间等方式支持和引导,放手让市场主体去摸索,不可越俎代庖。这是第一条也是基本原则。第二,应该倡导差异化发展,避免同质化,引导企业多办一些专业性的众创空间和公服平台。第三,要更多地支持有条件的大学、科研院所、大企业、龙头企业创办众创空间,他们更有优势和能力,会提升“双创”的水平。第四,各级政府要认真总结各地经验,及时发现和推广成熟的、可复制推广的“双创”模式和典型经验,包括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完善政策措施,促进其健康发展。

    总之,创业创新创富是民众的权利,是时代的潮流,要保护、引导和支持。

    (作者系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科技厅厅长)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