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2月24日 星期五
居家理书小记
张向荣

时光机

    记得以前读王安忆《长恨歌》时,有个情节印象特别深刻。大意是王琦瑶的女儿在改革开放后,一面像所有的年轻人一样开始追逐“时尚”,一面鄙视母亲的“陈旧”和“不时尚”。突然有一天,她发现母亲曾是当年的上海小姐,照片比她年轻漂亮且时尚的多,于是顿时泄了气。王安忆写道:“年轻人总是以为历史从自己这里才开始。”

    一般来说,年轻人的确比父辈更“潮流”,更“时尚”。特别是中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父母和他们八九十年代出生的孩子,这种代际似乎更明显。不过,在读书看片这种事情上,有时候突然发现自以为很新的东西,原来父母在年轻时早就消遣过了,那种感觉还是蛮有意思。

    每年回家过年,我都会翻翻家里的书柜。大都是父母在八十年代屯的书,我从小就把封面和书名都翻得烂熟——不一定读,但总觉得家里的书我是了解的。昨天又在翻,看到这一本:

    连目录都没翻过,看到“惊险”两个字,我以为是《故事会》性质的,但突然注意到了编者是“傅惟慈”,哎,是他啊,赶紧翻开目录,大吃一惊,居然是早些年火爆一时的同名电影!然后一直想买勒卡雷的原著还没买!居然在我家搁了这么多年!

    因为家里还有《人性的证明新编》,也是森村诚一的书,写的是731人体实验,父母都说写得很恐怖,所以两本我都没翻。今天突然发现,这本后来被改编为电影《人证》的社会派推理名著,也静静地躺在书柜的深处。以前知道家里有这套书,从没看过,觉得这种八十年代的流行小说一定没什么看头。前两年追看了木村拓哉主演的连续剧《华丽家族》,看了原著的名字才发现是这套书。

    于是感慨,这几年流行的一些悬疑推理、美剧日剧,原来父母早在八十年代就看过原著了。虽然有些泄气,但也觉得很正常,前不久,还有比我小十岁的好心的友邻给我推荐十几年前我就看过的电影。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