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1月06日 星期五
如果恶评电影有用
图片来自网络

玉渊杂谭

    文·杨 雪

    今年贺岁档格外热闹。场内一如既往地有连台大戏扎堆上映,而场外围绕恶评电影展开的口水战可谓戏码更足,亮点更亮,特别是剧情反转的那一幕。的确,不反转的话这戏该如何唱下去呢——所谓“恶评伤害电影产业”的“脚本”,其实和现在很多国产烂片犯了同一毛病——叙事逻辑有问题。

    一般而言,大家都说好的东西,人们会不自觉提高期望值,结果往往不能尽令人满意;而大家都说不好的东西,心理预期就会比较低,结果反倒可能比想象的好。从这个逻辑上讲,差评不仅对电影丝毫构不成威胁,有时还起了“小骂大帮忙”的作用。比如当年明知道《狄仁杰之通天帝国》是烂片,所以散场时我的第一感觉却是“还行啊”,而且听见旁边也有人说“不算很烂嘛”。

    当然,影评可能会影响很多人决定看不看某部电影。比如前一段时间颇被《罗曼蒂克消亡史》的广告吸引,但用app准备买票时却看到网友吐槽,于是赶紧刹住,改买《血战钢锯岭》了。个人经验而言,信了好评去看的电影,都是实至名归,从不令人失望。但对于有些电影,可能确实会因为差评而绕道。不过,绕道的原因并非仅凭一个低分,而是立足于自身需求,从多条评论里甄选出有效信息后,才做判断。

    群众只是甘愿吃瓜,又不是傻瓜。所以到现在为止,也没听说过哪个上等佳作遭恶意差评而被埋。真正的好电影自然会有口皆碑;不那么过硬的电影,可能并没有恶评中那么差,但扪心自问又能有多冤?如果国产电影扶不起来就找恶评背锅,那还要观众干嘛。况且,对于中国电影产业的优劣,任何一个与之相关的管理者、投资者、出品人、导演等等,都要比恶评的影响力大得多。更何况,水军并不会凭空出现,就算其真以难挡之势左右了票房,那么操纵于背后的利益和阴谋才是伤害电影产业的罪魁祸首。说到底,恐怕还是贵圈内部矛盾。

    反正,作为一个不明个中高深套路的吃瓜群众,这次我连影评都懒得甄别,凭一种直觉上的反感,自我屏蔽了涉事的三部影片——年底看电影搭进去的金钱和时间都是宝贵的,个人希望能简单地换取一些纯粹、美好的体验,没必要趟浑水。元旦假期看了《北极大冒险》和《情圣》,双双点赞,推荐给大家。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