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信所)12日发布了最新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统计显示,我国国际科技论文数量依然排在世界第二位,但整体质量在提高,其中的高被引论文数量和国际热点论文数量双双首次冲入世界前三位。
论文被引用次数增长15.7%
2015年,我国发表的国际论文(指SCI数据库收录的论文)为29.68万篇,连续第七年排在世界第2位,占世界份额的16.3%,仅次于美国。美国论文数量是中国的1.6倍。
虽然数量上连续七年排在第2位,但质量还是在不断提升的。我国国际论文的被引用次数比去年统计时增加了15.7%,继续排在世界第4位,其增长速度明显超过其他国家。
最令人高兴的是,我国高被引国际论文数量和国际热点论文数量双双首次排名世界第3。高被引论文就是在10年间论文的被引用数量处于世界前1%的,而国际热点论文则是两年内发表的论文即被大量引用且被引用次数进入该学科世界前千分之一的。统计显示,高被引论文为1.69万篇,已占世界份额的12.8%;国际热点论文为495篇,占世界总数的18.0%。两者的世界排名双双跃进一位,表明中国科学家的创新能力在增强。
“垃圾”论文拉低了整体水平
我国国际论文的整体水平在提高,高被引和国际热点论文的数量都在增长,但这些依然没有改变我国国际论文总体被引用率低于世界均线这一状况。
统计显示,我国国际论文平均被引用8.55次/篇,虽然比上年度统计时的8.14次/篇提高了5.0%,但距世界均值11.5次/篇还有很大差距。换句话说,我们高被引和国际热点论文的巨大进步都被那些没人引用或少人引用的“垃圾”论文平均掉了。
化学农业等8学科被引次数高
从国际论文被引用的情况看,化学等8个学科的平均水平相对高。统计显示,我国在化学、农业科学、计算机科学、工程技术、材料科学、数学、药学与毒物学、物理学8个领域的国际论文被引用次数均排在世界第二位;环境与生态学、综合类排在世界第三位,地学、植物学与动物学排第四位;生物与生物化学、微生物学排世界第五位。
这里要特别提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作用。中信所将各学科领域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列为世界各学科最具影响力的期刊。2015年中国在这些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为8286篇,比2014年增加2781篇,占世界的15.2%。在最具影响力期刊发表的论文中,有54.6%是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产出的。
与国外科学家合作论文首次超过1/4
在2015年我国发表的国际论文中,与国外科学家合作完成的论文首次超过论文总数的1/4,为7.5万篇,比2014年增长了15.1%。合作伙伴排前6位的分别是: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日本和德国,其中与美国合作产生的论文占全部合作论文的45%。
近年来,通过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国际综合大洋钻探计划、全球对地观测系统等一系列大科学计划,中国与美、欧、日、俄等主要科技大国开展平等合作,为参与制定国际标准、解决全球性重大问题做出了应有贡献。
2015年发表的我国国际论文中,作者超千人、合作机构超150个的论文共有188篇,作者超百人、合作机构超50个的论文有451篇。主要涉及高能物理、天文与天体物理、仪器仪表、气象和大气科学、生物学和医药卫生等。其中,中国机构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有36篇,而这36篇中有35篇来自中科院高能物理所。
(科技日报北京10月1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