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25日 星期一
刘晓暄:高分子光化学的传承与创新

    ■聚 焦 

    炙热的7月,走进广东省光固化先进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看到一位勤奋的学者正在忙碌着,周围的一切仿佛静止了,这宁静而美好的高分子化学世界令他神往而陶醉。

    他就是广东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光固化先进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光功能高分子材料和光固化应用技术著名专家刘晓暄。

    他有着一串串沉甸甸的学术头衔,但和刘晓暄教授接触过的人会发现,他的人格魅力不仅在于突出的学术成就,更在于专注事业的大信仰、谦虚平和的大境界和淡泊名利的大智慧。

    名师高徒传帮带

    让刘晓暄倍感幸运的是,在求学的道路上,他遇到了很多德高望重的名师。

    在本科(大连理工大学,七七级高分子专业)阶段,他遇到了他的良师益友蹇锡高院士;1983年初,他在中科院上海光机所攻读光学材料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干福熹院士;1995年6月,他在清华大学化学系作访问学者,师从宋心琦教授;1997年9月,他在中山大学高分子所攻读博士研究生,师从陈用烈教授。

    在刘晓暄的求学经历中,老一辈科学家对科研事业的专注,以及所拥有渊博的学识和独立的人格,在不同的求学阶段对他今后在高分子材料科学领域的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

    刘晓暄难忘师恩:“如果没有优良的学科传统,没有各位导师的言传身教,就没有我今天的学术成就。”

    教学科研两不误

    刘晓暄已有34年的大学教龄,作为在职的资深教授,曾多年担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主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含硕士点)的学科带头人。

    刘晓暄以珠三角经济区为实践平台,提出了以理论基础扎实、技能娴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特色,将高分子专业建设成为“立足广东,影响港澳,辐射全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由于在教学上的突出业绩和良好师德,刘晓暄荣获了广东工业大学2013—2014年度教学优秀一等奖和2014—2015年度优秀教师称号。

    刘晓暄同时承担了广东省级重点教研项目“研究生示范课程”的建设,已与科学出版社签约,组织团队教师正在撰写两部专著:《高分子化学原理与光固化技术》和《氮氧自由基化学及活性光聚合》。

    “我将在两部专著中总结30多年教学经验和理论基础,并将加入高分子光化学领域最新的科研前沿与成果,便于研究生掌握最新的科研动态。”刘晓暄说。

    目前,因为刘晓暄在业界拥有着良好的声誉,他已担任中国化学会会员、广东省材料学会理事、广东省复合材料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感光学会辐射固化专业委员会理事、学术委员等重要职务。

    同时,他还是国际学术期刊:Polym Chem., J. Polym. Sci. Part A, Polym. Chem.; Analyst; eXPRESS Polym. Lett., J. Appl. Polym. Sci.等的特约审稿人。以及北美辐射固化技术协会(RadTech North USA)、英国皇家化学会(RSC)和美国纳米学会(ANS)的国际会员。

    由于多年来主要从事高分子光化学、光聚合动力学,光固化技术的研发。刘晓暄先后主持国家和省(部)级产学研重大(重点)项目22项,企业研发项目11项。在研经费超过800万元。

    勤奋耕耘、开拓进取的作风和精神,让刘晓暄一路向前,已在J Membr Sci,Polym Chem,J Polym Sci, Part A Polym Chem, Polym Int和 Prog Org Caot等重要学术刊物及全国和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27(其中SCI收录31篇,EI收录27篇)。

    他在光诱导氮氧自由基偶合反应(NCR)和光点击化学(Click Reaction)制备多功能新型聚合物取得突破,引起国际学术界关注(见Chemical Reviews(化学评论),2016)。曾获省部级科技鉴定成果2项和汕头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二),荣获“科学中国人(2015)年度人物”殊荣。

    产学研结合典范

    在业界,刘晓暄堪称产学研结合的典范。

    由他主持的广东省光固化先进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5年通过认证。在水性UV树脂和3D打印光敏树脂等光固化技术领域已获得多件授权发明专利并已实施产业化推广,已申请发明专利15件,已获授权8件。

    “为突破国外在3D打印耗材领域的垄断地位,我正主持2项省部级重大专项(获政府资助500万元),主攻3D打印耗材——光敏树脂的研发及产业化,从分子设计和构效关系出发制备出膨胀型、超支化和弹性体等新型光敏树脂,力图使产品具有打印精度、造型实用、兼具力学性能的3D打印耗材新产品。该项研究正与企业产学研合作,现已取得了突破性的前期成果。”刘晓暄说。

    桃李芬芳满天下

    自2000年至今,刘晓暄已先后培养了近80名研究生。在弟子眼里,他不仅仅是导师,更是长辈、朋友。

    “我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就是学生成长的消息。”刘晓暄欣喜地说,2015年9月,世界顶尖科学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英)和Science Signaling(美)等发表了他的硕士生李源培博士关于抗癌新药和纳米智能胶囊的论文,并得到了100多家世界主流媒体的评论与报道。

    他的另一个硕士生解令海教授,是南京邮电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在有机电子及器件研究领域取得了卓越的科研成果。

    “在已毕业的研究生中,多数人都在从事光固化领域的技术研发,已有多人在世界五百强企业:如阿克苏诺贝尔、3M、长兴等任技术高管(或总监)等职务。”刘晓暄深情地说,家父刘伶是东北师大中文系的教授,教书育人是我一生钟爱的事业,也算是子承父业吧。

    刘晓暄在作为广东省教学名师候选人时写给了学生这样的寄语:“逝者如斯夫,30多年的教学生涯铸就了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光荣与尊严,同时我也在不断地鞭策自己,用自身的勤奋和努力来证明:作为一名教师和学者,最重要的是人民教师的职业道德、科学素养和知识分子的社会良知。”

    “以真知、真言、真情与学生共舞!”——这就是刘晓暄对教过的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承诺。(侯晓敏)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