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25日 星期一
大漠沙场 砺剑反导
——西北某基地研究员陈德明用创新助推强军兴军纪实(上)
本报记者 张 强 通讯员 宗兆盾 赵金龙

    飞得更远,打得更准!

    瞄着这样的目标,西北某基地研究员陈德明一次又一次向导弹武器试验的科技高峰发起冲击。

    这些年,他参与执行数百发导弹武器飞行试验任务,牵头完成“反导靶场试验技术”等10多个重大研究项目,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

    7月14日,科技日报记者见到了这位为我国反导试验技术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陈德明儒雅中透着刚毅,特别是当谈起专业时那有力的手势、铿锵的言语和鹰隼般的眼睛,颇显军人气势。

    建设中国特色反导靶场

    “反导是战略防御的坚盾,是大国博弈的重要筹码,有和没有是完全不同的。中国人必须拥有自己的反导系统!”采访中,陈德明反复强调。

    本世纪初,我国正式启动反导技术验证试验项目,这个基地肩负起靶场建设任务,陈德明受聘成为专家组专家,牵头攻关反导靶场试验技术。

    上级明确要求,首次试验要在2010年年初“务期必成”。肩扛如山重任,近千个日日夜夜,不知疲倦地攻关,陈德明带领团队拟制了上百份试验文书,一举突破3项核心关键技术,硬是闯出了一条中国反导靶场建设之路!

    2010年年初,我国首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按计划进行,所有人都捏着一把汗。

    紧要关头,拦截弹指令系统突然出现不连续接收目标指示信息的问题,靶场本就紧张的气氛骤然加剧。

    参试各方协同攻关,故障很快排除,但大家心里仍不踏实,专家组连夜召开紧急会议。面对众多专家的质疑,靶目标探测与识别组、试验结果快速分析评估组组长陈德明郑重表态:“试验可正常进行,我保证,绝对没问题!”

    记者从当时留下的珍贵画面中看到: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拦截弹犹如利剑出鞘,直刺苍穹。几分钟后,显示屏传来靶弹被摧毁的清晰画面。指挥大厅沸腾了,掌声、欢呼声响成一片……陈德明激动地跳了起来,用力挥舞着拳头。

    大漠深处起惊雷!这次试验成功,标志我国在反导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事关打仗更要提前预研

    早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就启动了某重大工程,并初步确立了包括反导拦截弹在内的攻关目标。

    11年后,海湾战争爆发。美国用“爱国者”导弹成功拦截伊拉克“飞毛腿”导弹,让世界第一次见识了反导的威力,也让毕业才一年的陈德明陷入了沉思。

    这么多年里,陈德明始终坚持这个梦想。随着我国导弹技术的不断发展,感觉时机渐渐成熟的他终于等到了大展身手的春天。

    说干就干,陈德明克服困难提前一步带领团队开始收集整理相关技术文献,并自主开展了多项课题研究。果不其然,两年后,国家正式启动反导技术验证试验项目,靶场选址论证工作历史性地落在陈德明的肩上。他带领团队不仅拿出了《靶场建设总体技术方案》,还创造性提出了“构建一个体系,形成两种能力,突破三项关键技术”的靶场建设目标。

    巧合的是,陈德明在没有任何以往资料的情况下,重新论证的靶场地址和上世纪60年代选址惊人的一致!这是历史的选择!

    创新没有休止符。首次反导拦截技术试验成功后,陈德明荣立一等功。面对荣誉和掌声,他没有沾沾自喜,更没有裹足不前,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远的战场。

    针对靶场实时弹道估算精度不满足反导试验需求的问题,陈德明断言:“这个问题如不尽快解决,必将成为加快我军新型作战力量建设、提升新质作战能力的‘瓶颈’。”

    几年后,他的创新成果——“可用于精密定轨的导弹偏差扩散规律”得到多名院士高度评价。他们称赞,这一成果为导弹武器精密定轨提供了理论基础,是真正的原始创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

    军队科研更需要创新

    “一支不善于创新的军队,只能在未来战争中打败仗!”陈德明说。

    上世纪90年代,刚刚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分配到基地的陈德明敏锐地发现,试验目标单一是我国导弹武器飞行试验的惯例,“能不能在不增加风险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试验次数,使一次飞行试验承载更多任务?”

    那年年底,某型导弹完成定型,需要进行首个批次的批抽检飞行试验。基地领导把拟制飞行试验方案的工作交给了年仅24岁的陈德明。领受任务后,他深入研究、充分论证,大胆提出了“一箭多雕”的构想——利用组织批抽检试验的机会,同时进行多项验证试验。

    质疑声纷沓而至,陈德明据理力争。这种追求最大效果的方案终于被采纳,并一直被沿用,不仅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试验经费,也加快了导弹武器研制生产和装备部队的进程。

    如今的陈德明,已经成长为国家863计划某专家组副组长。面对滚滚而来的创新大潮,他迎风而起、踏浪前行。

    ——针对导弹武器试验靶场测量数据实时利用率低的问题,他创造性提出了基于独立测元的自由融合技术,为充分使用靶场实时测量数据提供了技术基础;

    ——为适应反导作战需求,他研究了群目标定轨预报技术,为解决导弹群目标的定轨预报问题,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

    ……

    2015年改革强军正式启动。陈德明变得更加忙碌,一大批新型作战武器试验排上了日程。“战斗力标准”“能打仗、打胜仗”成为他工作中思考最多的事情。铸盾砺剑,他无怨无悔!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