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06日 星期一
把创新铭刻于历史、大地和人心
——七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本报评论员

    再过30多年,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回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砥砺奋斗之路,我们一定会更加深切地感到,科技创新之于当代中国,意义尤为重大。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

    这是引领我们风雨行军、攻坚拔寨的冲锋号!广大科技人员、企业家、创业者倍感振奋,亿万群众交口相传,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将迎来又一个春天。

    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创新之春!抓住这一契机,当可开辟一个前程远大的未来。我们必须充分意识到,春不常在、时不常有,科技创新机不可失、失难再来。

    “要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

    历史代表过去,也预示着未来。无论是我们民族数千年绵延辉煌的文明史、近代那段刻骨铭心的屈辱史,还是世界力量对比变迁的演进史,都告诉我们一个真理:一个国家和民族是否强盛,不能单就经济总量大小、人口幅员多寡而定;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我们错过了近代以来数次科技和产业革命,这是历史的憾事。全球孕育兴起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是我们的大机遇,也是大挑战,但决不能再成大遗憾,因为实现中国梦承受不起失去一个时代的代价。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主动拥抱变化,因变应变,识变求变。

    “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科技创新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又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提升。在国际经济竞合寻求“再平衡”、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关键时刻,惟有改革创新才能打通未来之路。

    我们的科研论文需要“望星空”,也需要“接地气”;科技成果需要“国际领先”,也需要经世致用;创新体制需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也需要更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作用,不断提升科技创新的体系化生态化水平。

    “人民的需要和呼唤,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时代声音”。

    科技创新为了“人”,13亿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生生不息的源泉。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幅增加公共科技供给,让创新的科技成果更多进入百姓民生,把更多更“酷”的“黑科技”变成家里家外的“日用品”。

    科技创新依靠“人”,一切伟大的创新都源于人的创造。不能把人才的价值低估了,不能让人才的心里委屈了。我们要更好地遵循科技人才、创新型企业家、创业者的成长规律,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聚天下智慧成大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让亿万人民的创新力量尽情勃发。

    创新的春天,不在四时更替的季节里——

    在日日争新的历史上;

    在勃勃生机的大地上;

    在融融暖意的人心上。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