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驿站
多名长期关注中国经济的美国学者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政府近期释放出稳定经济增长和继续推进供给侧改革的信号,相信中国政府拥有充足的政策工具确保经济增长企稳。
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杜大伟告诉记者,中国政府将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设定为6.5%-7%的区间是一项“战略决策”,与去年7%左右的目标非常接近,表明中国政府希望释放出经济增长正在企稳的信号,告诉市场“尽管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仍然相当稳定”。
国际金融业协会在一份分析报告中也指出,6.5%-7%的增速目标区间向市场释放出中国政府的政策信号,这与确保6.5%的增速底线、实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一致。
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雅各布·柯克加德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信贷增速是他最关注的中国经济指标,信贷增速下降过快会给经济增长带来较大下行压力,信贷增长过快则会加大整个经济的债务风险,因此把握好适度的信贷增长对于中国经济非常重要。
前世界银行经济学家、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客座研究员西美昂·迪扬科夫告诉记者,在经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中国经济放缓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与其他新兴经济体相比,中国经济表现良好。
迪扬科夫表示,当一国经济增速达到一定水平后,必须培育新的增长引擎才能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他认为中国可以通过发展服务业和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来提振自身经济增长。
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战略与政策审查部副主任、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塔米姆·巴尤米对记者说,随着中国经济从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驱动向更多依靠消费驱动转型,中国经济增速变得“更加缓慢但同时更加稳定”,全世界应该调整预期,适应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巴尤米表示,这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必经的过程,推动国企改革对于加快经济转型尤为重要。
前美联储主席、布鲁金斯学会杰出研究员伯南克则认为,财政扩张是帮助中国政府走出“三元悖论”的有效解决方案。他在个人博客中写道,与降息等宽松货币政策不同,财政政策能够提振总需求和短期经济增长而不会引发资本外流;与此同时,定向财政政策可以支持长期改革和经济再平衡的目标,推动中国经济向依靠内需驱动转变。所谓“三元悖论”是指货币政策独立性、资本账户开放、固定汇率不能同时兼顾,至多只能同时实现两项目标。
谈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杜大伟说,从世界主要国家的经验来看,政府主要负责基础研发,大多数商业研发都是由私营企业完成,因此中国政府制定的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方针有助于增强中国的整体创新能力。
国际金融业协会认为,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致力于解决产能过剩、提高生产率、降低企业税收负担和方便企业获得信贷、同时解决房地产市场失衡和加强金融监管。
该协会指出,中国政府正在有选择地推动新一轮国企改革,包括设立资本管理公司来更好分配国企资源和允许私营部门拥有更大的所有权。目前国有企业主要通过兼并收购进行重组,虽然会带来一些国企的倒闭和裁员,但是规模有限,不会给经济带来系统性风险。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