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西安交通大学即将迎来的建校120周年和迁校60周年,我们将以此为新的起点,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凝心聚气,奋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贡献。
准确把握发展形势
加快创建一流大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等教育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科技创新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西安交通大学的办学定位是“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到本世纪中叶、建校150周年时,要实现“大师名流荟萃、莘莘学子神往、栋梁之材辈出、国际影响显著”的发展愿景;要稳居国家顶级大学第一方阵;要在世界高等教育舞台上拥有独特的地位和声音。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对于加快形成陆海统筹、东西互补的全方位对外开放和全面发展新格局,增强中国在世界上的话语权,实现经济和文化走出去,具有巨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国家的发展目标就是我们的使命和担当。把西安交通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是党和国家的坚定意志,是百年交大肩负的历史责任。
全面深化综合改革
大力提升办学效益
构建科学规范、系统完备、运行有效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让办学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师生员工的创造力充分涌流。
要深化治理结构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治理模式。用制度和文化保证学校各项事业规范运行。
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品行养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维创新”的育人模式与支撑体系,致力于培养具有科学素养、人文情怀、全球视野、社会责任感的拔尖人才。坚持“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的办学特色,实施“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的个性化、模块化人才培养新方案,实现本、硕、博贯通式课程体系。狠抓第一课堂质量,推进课外兴趣、社会实践、校外实训、优质资源共享等多课堂协同育人体系建设。建立现代化、规范化、精细化的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
要深化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围绕学科建设目标,做好以扩大教师队伍规模,提升教师队伍质量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顶层设计,深化教师选聘、考核、激励、发展、流动等方面的机制改革,建成一支符合一流大学建设需要的教师队伍。创新学科团队建设与评价激励机制,形成拼搏向上、比学赶超的环境氛围。
要深化学科和科研体制改革,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优化学科布局,凝炼学科方向,明确学科建设的重点、优势和特色,鼓励学科交叉,培植新的学科增长点。建设一批国际一流学科,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夯实基础。构建重大科学和工程课题的策划和研究启动机制,建立大师加团队的科研工作格局。建立参与重大科研计划和承担重大科研任务的组织运行机制,建立学校统一指挥、多方支持、统筹配合的协调机制,建立分类评价、条件保障、动态激励机制,全面提升创新创造能力,努力做到“顶天立地”。
要建设好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把它建成科技创新的国家级示范区。瞄准能源革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以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信息技术、航空航天、大数据、环境保护、医药健康等重要科技领域为主攻方向,重构学科建设组织架构,建设若干科学研究院和一批研究中心,主动探索现代大学发展的新形态,丰富建设一流大学的新内涵。
要深化服务社会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以需求为导向、以教育科研为支撑、以资本为纽带、市场化运作为核心,完善工作量认定、职称评定、分类管理、专利应用、技术转让成交额和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等方面的考核评价奖励政策与产学研合作体制,促进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实施竞争力发展战略
深化国际发展内涵
实施西安交通大学国际化发展战略,引领师生开阔国际视野、研究世界问题、拓展国际合作,走向世界高等教育中心,实现百年交大全面接轨世界一流水平。
大力推行《国际竞争力发展战略规划》,深化与世界一流大学(联盟)、研究机构的战略合作。争取与更多世界一流大学共建标志性合作办学项目。建立若干具有国际一流水准、多学科交叉的国际研究中心、联合实验室。要把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作为考核学院、评估学科的重要指标,采取激励措施,支持教师在国际学术组织任职,支持院系举办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创办高层次国际学术期刊,大幅增加国际合作论文发表的篇数。
发挥“新丝路大学联盟”的引擎作用,实施“新丝绸之路学者计划”、“青年领袖”培养计划、“校长圆桌论坛”等项目,深化与世界知名大学与研究机构的实质性合作和融合,形成相互融通、各取所长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新格局,使学校成为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大学之间交流与合作的引领者和核心力量,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