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8月19日 星期三
探访手握70多项专利的IC装备业“隐形冠军”

■第二看台

    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藏身于沈阳市浑南区一处僻静小院,投资仅3亿多元,历时短短四五载,就一举突破少数国际巨头的垄断,在全国首次实现大规模集成电路专用薄膜设备(PECVD设备)的量产,被誉为IC装备业界的“隐形冠军”。

    它就是沈阳拓荆科技有限公司。

    庆功的酒香仍在弥漫。

    一个多月前,拓荆所产的12英寸PECVD设备,累计在线加工量突破10万片,产品合格率达到100%。这标志着,我国国产高端IC装备实现重大突破,开始全面进入市场,助力“中国芯”迈上新台阶。

    近日,记者来到拓荆,探访这位“隐形冠军”背后的奥秘。

    这里,听不到机器的轰鸣,看不到壮观的设备。透过密闭的玻璃窗,记者看到,超洁净的工区内,穿戴防护装备的技术人员,正在生产线上紧张忙碌。

    “硅片上一层层‘长’出的薄膜,厚度要非常均匀,要求设备有极高的精度和稳定性,”沈阳拓荆公司副总经理刘忆军博士告诉记者,“芯片制造代表了现代工业的核心竞争力,每个硅片上载有上千片芯片,价值几十万、上百万元美金,工程师拿起来,手会紧张得发抖!”

    长期以来,我国芯片产业严重落后,要靠大量进口,每年进口量已超过石油,成为第一大进口商品。PECVD设备是芯片制造的4种最重要设备之一,其核心技术是利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硅晶片表面镀一层固态薄膜。该技术完全被美日等少数发达国家垄断,设备进口受到严格限制。

    拓荆人为何要向这一技术领域的“珠穆朗玛峰”攀登?

    2005年,旅居海外、任美国第二大IC装备企业技术副总裁的姜谦博士,在美邂逅了中科院和沈阳市政府的招商团。从那一刻起,他作出了回国创业、带领中国IC装备制造业打破封锁、突出重围的重大人生决定;次年,姜谦来到沈阳,随后领衔承担科技部“十一五”重大技术专项的研发。

    2010年,在辽宁省及沈阳市、浑南区政府支持下,沈阳拓荆公司正式成立,投资3亿多元,向国际巨头垄断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专用薄膜设备生产发起挑战。

    拓荆在当地招聘大学毕业生,组建创业团队,又吸引海外优秀专家加盟。经过一系列艰苦努力,终于完成了硬件、软件、自动控制、工艺等全部开发任务,成功导入生产商线上测试。2011年10月,我国首台自主开发研制的12英寸PECVD设备样机出厂。

    几年过去了,在向世界科技高峰的攀登中,拓荆交出了令业内吃惊的答卷:自主开发出2-12英寸PECVD三个完整系列产品,成为国内唯一能够生产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线的12英寸全自动PECVD设备的企业,薄膜制备可靠性、可重复性及工艺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长期依赖国外进口的局面;累计销售产品18台(套),其中12英寸PECVD设备8台(套),为中芯国际、苏州晶方以及复旦、清华等高端客户提供设备支撑;已获专利70多项,在申请的有60余项;不仅实现设备国产化,还使价格比进口降低30%多,提升了我国IC制造装备的市场竞争力。

    拓荆在业界开始有名了。但是,拓荆把目标定得更宏大。

    “12英寸PECVD设备每年全球的市场份额,大约是100多亿元,我们要积极抢占这一市场,”拓荆公司的领导团队显然成竹在胸。

    拓荆打造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全员持股。去年又成功进行一次融资,筹备建设新厂区,并向国际最新一代产品——原子层沉积系统ALD设备进军,确保我国IC薄膜设备制造与国际主流技术保持同步。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在辽宁,类似拓荆这样的成长型企业,已涌现出一大批。它们拥有自主核心技术,抢占行业制高点,显现巨大发展潜力和良好前景。

    新的力量、新的希望正在破茧而出。

    目前,辽宁省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超过360家。无论是高端装备,还是制药产业、激光产业、软件信息服务产业,逐渐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品牌,引领和带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据新华社)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