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5月07日 星期四
努力把“医疗科技惠民生”做得更好

    □ 本报记者 张林军

    ■医改进行时

    人口健康事关民生,做好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事关医疗体制改革成败。在日前召开的2015年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工作会议上,浙江省科技厅副厅长曹新安表示,浙江省始终把基层医疗机构的临床需要作为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予以关注,努力解决医疗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据介绍,近年来浙江省把医疗科技惠民作为切入点,使科技工作更加贴近基层、贴近百姓、贴近需求,探索出一套科技惠民和科技创新工作的新模式和新机制。“十二五”期间,浙江省实施了十大科技专项,其中涉及人口健康的就占2项,即现代生物制药和重大与高发疾病防治技术专项,共组织实施项目200余项。通过专项实施,传染病防治、器官移植、出生缺陷防治、恶性肿瘤诊治等领域都取得较大突破,贝达药业1.1类新药埃克替尼成功上市,电子耳蜗实现国产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6排CT、PET-CT进入临床阶段。

    为促进成熟先进和安全适宜的科技成果走向基层,浙江省启动实施十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基层卫生适宜技术成果转化工程”作为主要内容,于2012年组织启动了微创技术、眼病防治适宜技术等8项成果转化子工程。

    据悉,在广泛听取基层医院和各级卫生部门意见的基础上,遴选了48项先进适宜技术整合成8项重大项目进行转化推广;并从项目征集遴选、方案对接和考核检查等各个环节,浙江省科技厅始终会同相关部门共同推进。

    根据基层医院的需求,采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方法,细化量化分年月实施方案。各项转化技术采取专项技术培训、技术专家实地辅导,专题讲座、巡回现场会等多种适宜方式逐项推广,并利用QQ、微信、微博等互联网平台进行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工程实施,在全省11个地市200余家县级以上医院建设45家转化示范基地,培养5000名各类专业技术骨干,有效降低转诊率15%左右。

    作为科技惠民工作的重要手段和资源,浙江省组织实施了一批医疗科技惠民项目。曹新安介绍说,科技惠民项目的选择,首先是当地政府应做、想做、愿做的民生工程,以地方政府为主,科技工作带动推进,来布局示范工程项目。兰溪市开展的“三级康复服务体系建设及中医药技术示范项目”,把建立中医药为特色的区域性三级康复服务体系作为政府工作目标积极谋划推进。因此,该项目较快地引进了适合基层,高效、合理的中医药康复技术成果,及时配置了相应的基础设施,预期建成5个康复站、50个康复点,培训专业人员2500人次,推广示范康复技术成果10项以上。

    其次是地方急需改善民生问题的科技解决方案。如“舟山群岛网络医疗与网格化健康服务应用示范”项目,在25%的县级医院和50%的乡镇卫生机构建立远程服务体系,辐射95%的岛屿人口。仅2014年度,在浙江省启动的4个人口健康领域示范项目中,转化示范18项技术,培养500名基层医院专业医生。

    基层医疗机构需要方便、快捷、价廉的中低端产品,为此,浙江省通过项目推动、企业培育、示范推进等举措,加快研发各类医疗器械产品,摸索国产医疗器械走进基层医疗机构的新路子。

    截至2014年,已在省内130家医院示范国产设备2800台(套),推广国产医疗器械总价值3500万元以上,受益人口500万以上。为整体推进此项工作,2014年,省政府还专门出台了《关于“精准对接 精准服务”支持医疗器械产业提升发展的若干意见》,启动实施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综合试点,成立了11家重点企业研究院。扶持高端医疗装备产品,以及适合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使用的智慧化、家庭化、个体化医疗器械产品的开发。

    谈到今后的工作,曹新安表示,将紧紧围绕“四个全面”的综合能力部署,加强创新,努力把“医疗科技惠民生”做得更好;布局一批省级临床医学转化中心,提高医学科技创新水平;引进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建设高端人才集聚中心;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支持大众创新创业。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