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4月03日 星期五
武大有的不止是樱花
□ 徐 玢

    又是一年樱花盛开季,武汉大学的烦恼如期而至。近日,武大再度迎来观樱人潮,游客最多时一天接近20万人。为限制人流,武大向每位赏樱游客收取20元“门票”,招致指责无数。

    武汉大学的樱花最初由周恩来总理1972年转赠,经过几十年的种植、培育成为武大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置身于如此灿烂的花海,20元的票价其实算不上昂贵。而且武大校方也解释说收取的门票费用于樱花养护管理,收支基本平衡。然而,指责武大借樱花敛财者仍不在少数,甚至有声音要求武大公开收支账本。在我看来,公众对收费看樱花之所以颇有微辞,原因不在于20元的定价是否合理,而是武汉大学作为事业单位的身份。但事业单位应该不计一切免费接待参观者吗?

    答案我认为是否定的。武汉大学是事业单位不假,其运行经费主要来自纳税人的钱也没错。但无论收或者不收20元门票,武汉大学的主要职责都是教书育人、传播知识。现如今,观赏樱花的人群蜂拥至武大,校园成为“公园”,学生的学习生活被严重干扰。在这种情况下来讨论事业单位是否应该免费开放,似乎有些本末倒置。

    在大学校园里,观赏樱花的公众并非是不受欢迎的人群。作为事业单位的高校有向公众开放的义务。但这一是要不干扰高校原本的教育职责,二是要有助于高校更好地实现教书育人、传播知识的职责。换句话说,来到校园观赏樱花,最好的情形应该是眼睛收获美景、心灵收获知识。但看看那些乱扔垃圾、践踏草坪、攀扯花木的公众,很难想象他们不是抱着到此一游的心态来到武大。看花、拍照、走人大概是大部分游客的赏樱三部曲,顶多再听导游讲讲武大的历史轶事。殊不知,武大樱花之所以独具魅力,不仅仅是因为上千株樱花身姿妖娆,还因为武大的百年历史为它们注入了独特的人文气息。请允许我以小人之心猜测一下,来到这里到此一游式地观赏樱花,除了徒增谈资外,还能留下多少“走心”的知识、体会?这样的游览经历对于个人而言其实是一种损失,对于高校而言也无益于它履责。

    说到这里,倒是有了一个让双方在这场观樱争论中共赢的办法:武大不妨将樱花季的参观游览作为一种校园开放活动,设置与学校历史、学校研究特长相结合的开放环节,更加主动地接待公众、引导人流。目前,武大单纯用樱花观赏券作为限制人流的手段,虽然出发点是好的,却给人一种不冷不热拒人千里的印象,公众的不满也滋生于此。但其实对于任何一所高校而言,每天20万公众进入校园参观都是一次绝好的宣传、科普机会。武大可以借此机会向公众宣传武大精神,展示学科建设成绩,讲述各领域的前沿知识,履行向公众传播知识的职责。如此一来,武大可以各种参观活动引导、管理人流,游客记忆中的武大有的也不仅仅是樱花和美景。至于20万的人流以及20元的门票费,我相信将不再是双方纠结的问题。因为对于武大而言,既然每天20万的游客必须来,不如让他们来得更有意义;对于公众而言,既然每次20元的门票费必须花,那不如让它花得更有价值。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