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6日 星期日
创新模式突变带来科技安全新挑战
□ 科技部高技术中心 郭 哲

    科技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在不断提升,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科技创新模式和内涵的巨大变化。这一变化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领域体现的很充分,突出表现为:科技创新已不是从前的单一领域和方向的突破,而是更多地表现为群体突破,集成创新和持续的系统创新成为当代科技创新的鲜明特征。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特别是具有强大资源整合能力的创新企业,创新的寡头式特点日益显现。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引发着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角色及其相互联系的重构,开放式创新、组织网络化发展、更大范围地利用协作技术成为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趋势。创新寡头企业主导新的创新赛场和竞争游戏规则,这将对后发企业和追赶国家在创新赛场中的参与能力提出了挑战。如何在开放创新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关键。

    我国的产业结构及其创新形态也面临着挑战。我们的很多产业在国际竞争中总是处于很被动的地位,其根本原因是我国的产业链短、细,在全球产业链或价值链中往往处于被肢解的地位,被别人组合,给跨国企业配套的特点很明显。我国在经济发展中曾面临的安全问题,现在科技领域同样也会遇到。高智恶意收购专利,从整个知识产权市场来说,它其实扮演的是掮客的角色,背后力量是其战略投资者,主要是高科技跨国企业。

    近些年,我国国家财政和企业都对科技投入了大量经费,以此来推动科技人员研发更多的专利,提升科技竞争力。但是,如果转化体系竞争力不强,一旦被国际知识产权运营机构通过并购等方式将其纳入他们的专利池进行组合,那么这些专利的价值就会成百倍地增加。这种专利交易可能让专利持有人在一夜之间变为千万富翁,但对我国的产业命脉、科技命脉将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科技安全在全球化过程中也表现出很多新的特质。比如,现在中国的国家科技计划怎么开放,怎样在开放中掌握主动权?如果把科技安全作为一个体系,那么就应该具备预警能力,防御能力和反击能力,这三个能力缺一不可。如果国家不能全盘掌握国内的核心技术,不能掌握技术和企业的并购活动,不能对一些潜在的问题进行预警和预判,那么就谈不上保护。主动出击才是最好的防御。从这点上来讲,科技安全不全是在研发出专利,生产出产品后,更多地是在形成专利前。我国必须树立新的科技安全观,要从过去单纯在科技部门、管理部门来探讨这个问题,上升到国家整体的高度;必须建立起科学的评估机制,从原来注重研发环节到关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从原来的单点防御到现在整个体系的防御。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