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9月17日 星期三
■我有技术

    棉花早衰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所属领域:现代农业

    单位名称: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成果简介:棉花早衰在我国呈现逐年加重发生的趋势,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棉花高产、稳产的重要限制因子之一,其成因不明,危害程度甚至已超过了棉花枯、黄萎病。该成果任务来源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成果创新性表现在:成功研制出两种棉花抗早衰制剂,田间防治效果显著;首次系统地提出了棉花早衰综合治理技术体系,于2011年通过农业部组织的成果鉴定,鉴定结论为“该技术体系对控制棉花早衰的危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成果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率先揭示低温伤害是促使链格孢菌侵染棉花叶片,引起棉花轮纹斑病发生,并导致棉花叶片衰老的关键因素,为棉花早衰的治理和防控提供针对性的指导;评价和比较了我国部分棉花品种和品系的抗早衰特性,揭示爆发、普发、不可逆为我国棉花早衰的发生流行特征;揭示了钾营养缺乏是导致棉花早衰的重要因素之一,“补钾”可增强棉花的抗逆防病能力。成功研制出两种棉花抗早衰制剂,田间防治效果显著。

    项目组从2009年将本技术介绍给天津宁河县和江苏省大丰市,当地农业生产管理部门将其直接应用于生产,2009-2010年两地合计推广应用132.41万亩,增产皮棉1065.56公斤,直接经济效益23951.23万元。

    推荐单位:农业部科技教育司

    森林火灾及环境信息无线远程监测系统

    所属领域:现代农业

    单位名称:北京林业大学

    成果简介:该成果是在国家林业局948项目“基于无线多传感器网络技术森林火灾实时监测系统”项目资助下取得的。主要成果的软硬件均为自主开发,很难复制。该成果的应用可减少人工巡逻和检测的费用,可减低成本。并且可以24小时值守,提高监测的效率和实时性。

    森林火灾及其环境信息精准监测是林业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传统森林监测方法无法实时森林内的精准监测。该成果可用于各种信息的远程监测,火灾监测是其中之一。无线传感器网络具备实时性和识别定位监测精度高的技术优势,能够准确灵敏地直接感应监控现场的温度、光亮度、烟雾、红外、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动态变化,这些信息对地面火的监测十分必要,有利于解决地面火监测的难题,而且采集到的数据相对于卫星图像或者通过视频监控得到的图像数据占用的存储空间要小的多,处理难度小很多,因此时效性更好,能够很好地弥补传统森林火灾监测技术的不足,为有关部门快速采取相应的防火或灭火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主要成果包括:火情与环境信息无线监测节点;无线传感器网络远程监测软件平台;一种树径生长量自动测量的装置;一种树径自动测量的装置;无线监测节点的太阳能供电装置。

    推荐单位:国家林业局科学技术司

    板栗灾发害虫安全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所属领域:生物

    单位名称: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成果简介:项目以安全防控技术研究为主线,开展了板栗园节肢动物本底普查、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板栗灾发害虫生物生态学特性和板栗抗虫品种抗性机制等防控基础研究,以及板栗灾发害虫安全防控关键技术体系的构建与示范推广。通过田间系统调查,摸清了广东板栗害虫和天敌种类组成,明确桃蛀螟、栗实蛾、小蛀果斑螟、栗瘿蜂和透翅蛾等灾发害虫种类,揭示了上述灾发害虫的种群动态,明确其发生高峰,为板栗害虫防控技术研究和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创建了板栗灾发害虫安全防控关键技术体系,该体系由两部分组成:针对普通板栗品种,将农业措施、物理防控技术和高效安全化学药剂使用技术集成应用,有效控制感虫板栗品种上的灾发害虫发生;针对抗虫板栗品种,以果期使用生物农药取代化学药剂,实现了板栗灾发害虫的生态防控。

    应用该技术桃蛀螟、栗实蛾、小蛀果斑螟等蛀果害虫为害率由原来的30%—40%下降至5%以下,栗瘿蜂由原来的30%下降至4%以下,透翅蛾由原来的15%下降至1%,板栗灾发害虫发生得到有效控制,每亩增收节支250元。2005年—2012年,该技术在河源、清远、韶关和封开等板栗种植区进行推广技术,累积推广应用面积达162.4万亩,新增经济效益4.06亿元。

    推荐单位: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