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8月29日 星期五
高校校长谈京津冀协同创新

    在7月12日举办的“京津冀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驱动区域发展座谈会”上,参会的部分高校校长就京津冀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驱动区域发展谈了各自的看法。

    天津大学校长李家俊说,科技创新没有边界,高校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具有先天优势,应当发挥更大作用,并对此提出四点建议:一是要聚焦京津冀发展中最紧迫的问题、如环境污染等,在三地政府协同组织下率先结合起来开展合作;二是关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产业结构调整问题,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在产业结构升级中发挥支撑引领作用,为此更需要在高校技术转移方面进一步形成合力,加快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的步伐;三是发挥重点实验室在基础研究方面的作用,京津冀地区拥有高度密集的高校创新资源,应当在协同创新上进一步做足文章,做好规划,每个学校要发挥所长、在主攻方向上取得突破,也希望国家在重大项目规划中更加关注高校参与;四是希望高校发挥其处于科技前沿的学科优势,更积极参与政府智库建设,在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中发挥作用。

    南开大学校长龚克指出,面对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诸如行政边界明显、城乡差别较大等问题,高校应发挥其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国家提出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使创新驱动真正成为推动一体化的强劲力量,希望京津冀国家重点实验室可以经常坐在一起探讨地区发展甚至全国发展的重大关切,探索通过多学科交叉破解发展瓶颈的有效途径。同时,希望重点实验室在科研诚信建设、科技资源共享、科技体制改革、科技评价体制、科技普及等共性方面走在前列,并进行有益实践。

    燕山大学校长刘宏民表示,燕山大学在钢铁制造业方面基础雄厚,在重型机械、耐磨材料和极硬材料研发方面具有优势,多年来和天津的天铁、大无缝等企业在人才、科技等方面都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为进一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希望携手天津的高校和企业,在大型关键基础件制造、重型机械测控系统研制、重型机械成套装备研发等三方面开展协同攻关,共同推动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