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4月04日 星期五
找准京津冀一体化的关键点
王晓松

    受到京津冀一体化规划即将落地的刺激,河北省内环绕北京周边市县的房价开始迎来一轮爆发式的增长。将会承接北京部分行政职能的保定一些区县的房价,甚至出现了一周之内上涨10%的火爆场景。然而,正如很多人对此所忧虑的,京津冀一体化千万不能只是房价的一体化。

    实际上,京津冀一体化的提法由来已久,早在2004年国家有关部门就已经着手研究。但迟至今日,仍然还是只见人声不见人影,进展迟缓。究其原因,关键还在于背后所存在的产业同质化竞争、行政分割等深层次矛盾难以得到有效的破解。现在,京津冀一体化再一次引发各方关注,主要是在北京发展即将遭遇极限的倒逼情形下出现的。所以,跟以往的京津冀一体化提法不同的是,各方基本有了一个共识,那就是要给北京进行合理的瘦身,进一步强化北京周边地区的吸纳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这才是实现京津冀一体化的关键所在。

    北京怎么瘦身?不是简单地排斥外来人口,不是把那些高污染的产业转移出去就行了,还要明确自身的定位。北京之所以人口超载、环境恶化,跟这么多年来的发展规模贪多求大有很大关系。作为政治、文化和高科技产业中心,北京目前实际上还承载了其他城市都具有的功能,也和其他城市一样,在追求GDP上较劲。

    另外,由于其他城市不具备的医疗、教育优势,又吸引了大批外来人口的涌入。很多外来人口,只要能有立锥之地,就要留下来,主要就是为了可以享受在别的地方享受不到的医疗、教育服务。北京人口规模每年50万左右的惊人增长,归根结底在于这一点。给北京瘦身,首先就得把北京的定位给明确下来,不能再贪多求大,必须使城市功能简单化。产业发展上,要以高端服务业为主,那些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产业,即便不能转移,也要坚决地关停。这样才能保证彻底消灭来自自身的污染源。

    而对于疏散北京日渐膨胀的人口而言,显然不宜采取行政命令等强制迁徙的方式,而是要更多地用市场化的手段,跟产业的转移结合起来。比如,目前北京周边已经集聚了一大批的人口,仅燕郊一带,每天跑通勤上下班的就有30万左右。如果把这些人的就业地点转移到河北周边区县去,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北京的交通压力、城区人口密度,而且也可以促进河北周边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所以,首先转移出去的产业,应当考虑这些产业。

    比如,以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产业合作和技术输出为突破口,加强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和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等行业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通过专业化分工而将产业链向外延伸到包括河北在内的其他地区。这些产业本身对区位的条件依赖不大,特别是在网络化如此发达的今天,任何区位都适合。转移这些产业从短期看是损失了北京的一些GDP份额,但从长期看,是符合为北京减压、给河北周边地区增劲的。

    而且,这些产业的迁出,也会随之带动北京和天津相关科技创新资源的对外溢出,一些医疗、教育资源也会适应配套的需求向这些地区流动,推动京津冀一体化朝良性的方向发展。

    对于北京周边的一些地区而言,为了要做好承接工作,也要注重产业快速升级和自身生态环境的优化,从而吸引人群自发地向这些地区流动。北京周边的一些市县,原来由于一些特殊原因和自身急迫的发展需要,过多地接纳了一些高污染的行业。但这些年来的发展表明,这不仅没有给这些地区带来太多的好处,而且也在进一步加剧北京的环境污染。

    因此,在以后的发展中,这些地方应该首先变换发展思维,把提升产业结构质量和营造宜居环境放在首位。尤其是,为了吸引从事高端行业的人才,要充分考虑到他们对环境敏感度很高的特点,大力发展高科技创新型的产业模式,大力争取北京、天津乃至国内外的优质社会公共服务资源,筑巢引凤,真正在京津冀一体化中实现华丽的转身。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