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18日 星期二
我国饱和潜水技术大事记

    ●1975年,我国海军医学研究所开始进行饱和潜水动物实验研究,开辟了我国饱和潜水的领域。

    ●1976年,在海军医学研究所建立了我国第一座饱和潜水实验舱,并在国内首次将饱和潜水实验研究过渡到人,进行了模拟空气饱和潜水实验。

    ●1987年,在海军某潜水母船上,海军医学研究所和海军东海舰队共同主持,第二军医大学海医系参加,应用英国进口的200米饱和潜水设备系统进行了我国首次的氦氧饱和潜水海上人体实验。

    ●1989年,海军医学研究所在500米饱和潜水系统进行了模拟350米氦氧饱和—376米巡回潜水人体实验,高压下暴露20天。随后,第二军医大学海医系和海军东海舰队,应用英国进口的200米饱和潜水设备系统进行了海上100米氦氧饱和—112米巡回潜水的人体实验。

    ●2001年,第二军医大学和海军医学研究所分别进行了海上140米氦氧饱和—166米巡回潜水训练和150米氦氧饱和—182米巡回潜水训练。

    ●2006年底,交通部上海打捞局在南海番禺油田完成了我国首次海上商业饱和潜水作业(96米饱和—105米巡回潜水),实现了我国饱和潜水从模拟试验转化为商业作业的跨越。

    ●2010年9月6日15时30分,随着4名潜水员走出饱和潜水高压实验舱,一项亚洲模拟饱和潜水实验深度新纪录由此诞生——493米模拟巡潜深度、480米氦氧饱和模拟潜水实验的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9个掌握突破400米深度、潜水员直接暴露在高压环境下作业技术的国家。

    ●2012年8月6日,中国首艘300米饱和潜水母船“深潜号”在青岛建造竣工并交付交通运输部使用。“深潜号”总长125.7米,型宽25米,型深10.6米,满载排水量15864吨。“深潜号”的最大亮点是配置了一套300米饱和潜水系统,最大工作深度可达水下300米。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