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2月21日 星期四
蹒跚中喜逢“及时雨”
——创新资金资助下的北京科技型中小企业
本报记者 刘晓军 韩义雷

    学习贯彻十八大·创新驱动发展

    中小企业似乎生来就要受苦。

    尽管提供了全国大约65%的发明专利、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但数以万计的中小企业,依然在“新兴加转轨”中蹒跚。政府体制性缺失,企业信用度偏低,一系列顽症让他们举步维艰。近年来,全球性经济增速下滑,则进一步将中小企业拉入泥潭……

    中小企业的出路在哪里?

    “中小企业要更加遵循市场规律,在市场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政府要敢于打破瓶颈,为中小企业送来政策礼包。”北京市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需要多方努力。

    这在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中看得分明。“2006年,北京市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累计资助了2478项技术创新项目。”这位负责人说,“在获创新资金支持后,项目净利润年均增长了154%”。

    缓解持续创新投入不足:受益企业75%是“小微”

    王广善眼中创新资金就像一场及时雨。

    “2010年,我们进行网络透视系统研发,原以为一两百万元就能完成,做起来才发现没有四五百万元根本拿不下来。”作为拓明科技公司市场与技术委员会主任,王广善清楚记得,当时北京市创新资金支持了55万元。

    虽然认为“没有政府支持也不会放弃”,但当时的拓明科技尚属初创期企业,王广善深知,销售收入不过1300万元,“四五百万砸一项目不是一件小事”。

    “这笔钱保证了我们的创新投入。”王广善告诉记者,拓明科技之前侧重网络优化服务,“在网络透视系统研发之后,转向了网络优化服务和产品研发两条腿走路”。

    在北京市创新资金支持下,拓明科技发布了国内首个成熟“网络透视系统”,实现了通信网络的“可视、可控、可分析、可溯源”。这也带来了企业的长足发展。在创新资金支持的两年间,拓明科技销售收入增长10倍;单单是2011年,企业投入研发费用就超过了3000万元。

    按照工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制订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划分,营业收入在2000万元以下、人员300人以下的属于小微企业。这些企业处在成长阶段的种子期,融资渠道不畅,创新创业风险大。

    关注“小微”的生存状况,北京市创新资金缓解了“小微”创新投入不足的问题,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

    针对6年来的实施效果,北京市科委进行了一项统计,获得创新资金支持的企业中,“小微”占到了75%。其中,营业收入在300万元以下、人员20人以下的微型企业,占到总数的35%。

    在创新资金支持下,一批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和市场前景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北京茁壮成长。

    提升科技型企业核心竞争力:项目净利润年均增长154%

    协和建昊与创新资金相生相伴。

    王爱平,协和建昊总经理,我国知名GLP毒理学专家。20多年来,他主持或参与完成新药或化合物的毒理学评价50多个,因此深知新药创制的艰辛。

    “我们将通过5年努力,达到科研人员翻一番,科研收入翻一番,并争取成为上市公司。”站在国家新药创制的风口浪尖,王爱平团队铆足了劲,一心想要往前冲。

    十年磨剑,培养人才,形成核心动力,在这个过程中,创新资金两度出手。

    2005年,针对“协和建昊新药毒代动力学和依赖性评价平台”;2012年,针对“药物生殖与遗传毒性评价技术平台的国际化建设”,国家和地方联手,通过创新资金,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协和建昊项目验收报告中有这样一段话:在符合GLP条件下开展药物、化学品、农药、医疗器械等安全性评价……硬件条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软件建设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形成的前沿研究技术、共性关键技术,将引领行业技术创新,成为提升北京市科技攻关能力的重要平台。

    创新资金支持期限不过两年,但在北京项目获支持前后,销售收入平均由77.08万元增至391.88万元,年均增长了125%;净利润平均由16.21万元增至104.91万元,年均增长154%。

    “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平均增加了15个百分点,达到34%。”北京市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创新资金对于支持中小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从目前来看,44%的获支持企业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9家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

    从源头上培育优质企业:75%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

    郑众喜经历了一件刻骨铭心的事。

    “2000年,国内一家公司投资数百亿元建工厂,从全球采购半导体相关设备。”所在美国公司是设备供给方之一,这让郑众喜清楚理解,“那时,中国光学检测设备、半导体设备行业几乎空白,别人开什么价就得接受什么价。”

    郑众喜回忆起来仍有些沉重:“国内企业花了大价钱,买回了一堆落伍10年以上的设备,还以为引进了最先进的技术。”

    这也让他下决心放弃了14年的国外生活,回国创立了优纳科技公司。

    为实现千里之外能看病人切片的梦想,优纳科技虽然经历千辛万苦,始终坚持创新的方向。2010年,优纳科技“关于基于数字切片扫描的病理图像分析应用系统”,获得创新资金支持。而后该项目发展迅速。

    业内人分析,项目突破了传统显微镜的观察和图像拍摄模式,把病理工作者从传统工作模式中解放出来,为病理的全视野数字化、病理诊断(远程会诊)、科学研究等提供了新型工具和平台。

    从源头上培育优质科技企业,在获支持项目中,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项目占总数的50%,高端装备制造领域项目占15%,生物医药领域项目占10%,三大领域项目占到总数的75%。

    就像优纳科技一样,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企业,在创新资金支持下成长。

    在北京获支持项目实施期间,新增博士以上学历855人,硕士以上学历926人,本科以上学历5038人;26人入选“千人计划”“海聚工程”“高聚工程”。

    北京市科委的一项统计显示:创新资金催化和放大了创新成果效益和效能,项目新增获得专利授权1924项,21.9%的项目取得国家及行业标准,76.9%的项目通过质量认证,40.4%的项目获得技术及产品鉴定证书;11.8%的项目在载人航天等国家重大工程、重要活动中得到应用。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