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7日 星期二
“危险”体育项目被取消之惑:健身还是伤身?
文·凌军辉 朱国亮

    ■医卫动态

    近日,广东一大学生跑完10公里马拉松后脏器衰竭去世,河南省栾川县一高中生出操后猝死……出于安全等因素考虑,江苏、甘肃、湖北等地一些大中小学校纷纷取消长跑、双杠、铅球等“危险”体育项目。而与此对应的是,学生身体素质显著下降,跑不远、跳不高,日益成为“瓷娃娃”。

    原来健身的体育项目缘何会伤身?对此,有关专家表示,学校不能因噎废食,应该教给学生科学运动的方法,将运动损伤的可能降到最低,保护学生有效锻炼。

    记者调查发现,在南京部分高校的秋季运动会上,传统的长跑项目如男子5000米、女子3000米已经不见踪迹。此前,武汉、西安等地多所高校运动会也取消了这两个长跑项目。南京理工大学体育部主任王宗平说,如今学生们的学习成绩提高了,运动能力却下降了。

    在一些中小学,铅球、双杠甚至秋千等项目因为“安全”因素,也在从校园消失。“学生越来越娇气,家长越来越挑剔,体育项目自然变得越来越‘危险’。”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员、江苏省特级教师施飞调查发现,近年来,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不敢搞运动量较大的项目,部分学校甚至移走了单杠、双杠等体育器械。

    学校取消长跑已成事实,但另一个严峻现实是,校园里的“厚眼镜”“豆芽菜”“小胖墩”正在日益增多。

    新发布的《2011年度北京市体检统计资料报告》显示,7.5万高招体检人数中完全合格的还不到14%,视力不足检出率达86%,超过15%的男生和接近10%的女生超重。北京的调查数据并非个案。中华医学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全国小学生近视率为30%-50%,到高三时更是接近100%。

    很多家长认为,高考竞争压力是造成学生近视率升高、身体素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家庭对孩子健康监护的缺失也是造成“瓷娃娃”的重要原因。施飞认为,很多家长对独生子女过于溺爱,不让孩子做家务,出行以车代步。有时一味给孩子补充营养,不注意科学饮食。此外,随着网络发展,很多孩子沉迷电子游戏,不爱运动,而家长往往是单纯说教,缺乏“以身示范”。

    教育专家认为,学校、家庭和社会需加强协作,积极应对学生身体素质下滑挑战,树立学生身体优先发展的教育理念,补齐体育“短板”。

    王宗平认为,学校不能因噎废食、减少体育项目,应该教给学生科学运动的方法。

    施飞认为,学生体质问题与高考“指挥棒”密切关联。对于高考,是否可以考虑不以学校为组织和考核单位,而是个人报名、考试,“这样或许能让学校从应试教育中摆脱出来,有利于学校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体质。”

    东南大学体育系主任蔡晓波则表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关键是提高对学生身体发展优先的认识。建议把学生身体素质不仅纳入高考评价体系,纳入学生和学校的综合评价,而且纳入一个地方的社会发展指标,提高全社会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教育部等四部委近日联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积极探索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增加体育科目的做法,推进高考综合评价体系建设。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急需补齐体育教育的短板。”殷飞表示,一些家长和老师错误地认为,学生的“德、智、体”教育中,智育应该优先发展,这就是所谓“赢在起跑线”,其他可以等孩子考上大学后再补。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说,德育和体育更应该优先发展,先“野蛮其体魄”,再“文明其精神”。

    (据新华社)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