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0日 星期五
微电网为山区居民谋“伏”利
□ 科普时报记者 季春红
2024年12月28日,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横跨于流溪河上的牛心岭水电站,将源源不断的水能转变成电能输送到千家万户。
2024年12月28日,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牛心岭水电站,工作人员在开展设备巡视。
2024年12月28日,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牛心岭水电站,工作人员在监测设备运行情况。
2024年11月3日,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莲塘村,电力工人在“瘦身鱼”养殖场沟通光伏并网发电接入需求。崔宏彬 摄
2024年12月28日,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莲塘村,工人们在捕捞“瘦身鱼”。微电网建设化解了渔业养殖断电带来的风险。
2024年11月3日,广州市从化区吕田镇供电所电力工人在莲麻村进行用电检查。崔宏彬 摄
2024年9月30日,广州市从化区鳌头镇龙潭村田园综合体超级充电站,为美丽乡村添绿。
廖力 摄

    一排排屋顶光伏板,一座座小型水电站,连同储能装置、电力线路在偏远山区织起了一张绿色、智能的乡村微电网,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近日,科普时报记者走进广州市从化区,采访当地是如何因地制宜,将太阳能、水能等资源有效整合,为山区村民谋“伏”利。

    从化区地处珠江三角洲到粤北山区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这里雨量充沛、河流多、落差大,区域内聚集了100余座小型水电站。近年来,从化区在小水电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村屋顶光伏发电,并在温泉镇桃莲村试点将这类小型分布式能源纳入“光储直柔”系统,构建水、光、储、消一体的多能互补乡村能源体系”。一旦大电网发现故障,系统可在数秒内将小水电、光伏电站、储能等互济电源自动切换,相当于提供了一套灵活调配的超级“充电宝”。

    微电网的建设不仅实现农村地区“零”停电,还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让更多村民尝到绿色电能带来的甜头。在太平镇莲塘村,“渔光互补”供电模式赋能“瘦身鱼”(低脂肪、无泥腥味)养殖,村民从此踏上了致富路。在鳌头镇龙潭村,华南地区首个美丽乡村光储充一体化超级快充站,打通了新能源汽车下乡“最后一公里”。穗北革命基地莲麻村通过新电气化示范村建设,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教育、休闲度假、乡村旅游、观光农业等产业,实现了由偏远落后村到全国文明村的蝶变。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季春红摄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