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6日 星期五
该为孩子“设定”怎样的健康轨迹
□ 尹传红

    每一段生命的旅程,都值得我们用心去航行。

    《科普时报》生命健康版今起又添一个新栏目:健康养育观。首发文章之主旨内容,是孕育健康宝宝需要考虑的若干问题,尤其是女性生育力评估及生殖健康指导。下一篇文章,主要话题则是男性孕前的健康指导:以科学之舟驶向生命之源。

    健康养育,说来当是一个宏大的主题,有着十分宽广的话域,往往还夹带着各种争议。

    以健康和疾病发展起源学领域的国外研究为例。有学者认为,母体营养与代谢状况能在生长中的胚胎身上留下表观遗传印记,而这些印记又将在胎儿成人后诱发某些疾病。还有一门研究所谓“母体效应”的科学所展示的遗传机制显示:母亲带给胎儿的不只是基因,还有生长发育过程中母体环境带来的种种影响。就是说,要从多种角度审视人体健康与生物性差异的决定因素。但也有学者指出,应当同时探索包括母体、父体及其他相关环境在内的各种孕前与产前暴露,将它们通盘考虑,放在整体框架下赋予不同的权重,而非先入为主地将关注重点压倒性地放在母亲身上。

    从营养和饮食方面看,国外近年来的一系列研究表明:人类身体对蛋白质和能量的需求会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变化,并且这种变化会持续终生——从出生直到老年。我们的蛋白质需求甚至在出生前就已经因父母的生活方式而被设定了。蛋白质需求目标的改变和肥胖的恶性循环,尤其值得关注。譬如,过度加工食品和饮料的泛滥导致在现代食物环境中人类摄入蛋白质总量下降;纤维被去除,蛋白质被高热量的廉价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代替。这样做的结果是:我们被自身强大的蛋白质需求所困,导致摄入的能量往往超过了实际所需。

    而肥胖对年轻男性和女性健康造成的影响,甚至可以通过改变发育中婴儿的基因表达来影响几代人。通过这些表观遗传标记,我们身上都带有父母生活方式的烙印,甚至还可能包括祖父母的生活方式。我们已经知道,母亲的卵子会将这些遗传标记延续至婴儿的生理机能中。不过,也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精子同样携带着来自父亲饮食习惯的分子信息,再传递给受精卵。父母双亲就这样为未出生的孩子“设定”了出生后的健康轨迹。

    关注健康养育,分享美好生活。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