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歼-35A飞行表演时喷出的马赫环。 新华社发 陶冉 摄 |
瞭望塔
战机尾焰为什么可以形成有规律的等距形状火焰?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歼-35A进行了“飞龙”啸九天飞行表演,引发现场观众连连称赞。
歼-35A喷出的火焰叫作马赫环,也称马赫盘,是一种在超音速气流中形成的视觉现象,常呈现为一系列环状或者钻石形状,多见于火箭发动机或喷气发动机的排气羽流中。这里的马赫,既是取名于自然哲学家、物理学家恩斯特·马赫,也是由于发生该现象时气体速度需达到音速(马赫作为速度单位时指一倍音速)。
当低压高速的气体从发动机喷管中喷出,这时气体比外界压力低,会被外界的空气压缩。气体被压缩到一定程度时,压力将高于外界压力,就会发生膨胀。因此,气体喷出的过程其实就是膨胀-压缩重复循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超音速喷流内会产生一系列复杂的波。这些波交汇后,会导致喷流在膨胀和压缩段交界处温度急剧升高,达到一定的温度时再次点燃未完全燃烧的燃油,使其燃烧发光,出现马赫环现象。
此次飞行表演中,歼-35A喷出的是橘色尾焰。实际上,尾焰的颜色是根据气体温度与燃料的不同而变化的。如英国皇家空军常使用的梅林火箭发动机,一般采用液氧-煤油燃料组合,这种组合燃烧后生产二氧化碳和水,所以火箭尾焰会有白色羽流。
如果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出现固态碳颗粒物质,这种物质的燃烧会散发橘色的光,造成橘色的光亮尾焰。而作为下一代火箭发动机的猛禽火箭发动机,为了提高燃烧效率,减少微量碳颗粒,采用液态甲烷和液氧作为推进剂,生成的尾焰是蓝色,但带有淡淡的橘色光。我国长征二号运载火箭采用的推进剂是偏二甲肼(jǐnɡ)和四氧化二氮混合物,这种推进剂与甲烷类似,只会生成极微量的碳颗粒,燃烧效率极高,所以尾焰呈蓝色的比例较高。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92326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