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6日 星期五
“面相独特”的中草药——水飞蓟
□ 祁云枝
水飞蓟 祁云枝 绘

    在陕西省西安植物园的药用植物展示区,生长着一种“面相独特”的草——水飞蓟(jì)。

    记得第一次看见它,笔者被惊得倒吸一口凉气。那草,远看像是盘踞着的一条大蛇,全身布满绿白相间的花纹,散发出令人不安的气息。后来,当笔者在图片里看到亚马孙河流域的翡翠树蚺(rán)时,第一时间也想到了水飞蓟。

    近看水飞蓟,让人“毛骨悚然”。翠绿色革质的大叶子上,沿叶脉布满白色斑纹,叶缘波浪状起伏翻卷,长而硬的黄色尖刺,从叶子边缘伸出,高低错落,密密麻麻,一副拒人千里的姿态。这样的长相,会有食草动物张嘴吃它吗?

    笔者一直不清楚它为什么被叫作水飞蓟,是音译还是生长时离不开水?但是在北方的旱地里,它却生长得很好。

    蓟,在植物学上是菊科蓟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朵为紫色,茎叶上布满刺毛。蓟,也是个地名,战国时期燕国都城所在地,称之蓟城,也就是现在北京市房山区一带。

    笔者查阅《中国植物志》得知,水飞蓟是外来植物,祖籍西欧和北非。

    水飞蓟的学名是Silybum marianum,其中,Silybum是属名,水飞蓟属;也有一种说法,说Silybum是指一种可食用之蓟;种加词Marianum,则来自于圣母玛利亚(Virgin Mary)之名。相传,圣母玛利亚带着年幼的耶稣离开埃及后,四处寻找避难所,不久,她发现了一处由水飞蓟带刺的叶子形成的绿荫,于是便居住在此,当她给耶稣喂奶时,不小心把乳汁撒到水飞蓟的叶片上,乳汁沿叶脉贯穿整个叶子,“变身”为白色脉络状斑纹。正因如此,水飞蓟在后来的传说中,总是与母亲、乳汁等词汇相关联。水飞蓟别名奶蓟,也与这则传说有关。

    最初,水飞蓟是以观赏植物的身份,从西欧受邀来到北京植物园。1972年,我国从德国引种水飞蓟,这次,它是以护肝药草的身份被引种栽培的。当时,我国科研人员从水飞蓟果实里提炼出了水飞蓟素,用以制作保肝药物。2005年,《中国药典》把水飞蓟纳入中药,其有归肝胆经、清热解毒、疏肝利胆等效用。保肝类药品的研制与使用,让水飞蓟的身影快速出现在陕西、甘肃、黑龙江和河北等地。如今,水飞蓟已成为我国中药材出口重点品种之一,远销韩国、美国、中东等国家和地区。

    其实,水飞蓟被当作护肝类草药,在西方已有2000多年的使用历史。20世纪初,德国的采菇人在没有发现水飞蓟之前,经常会误食一种长得和无毒菇类很像的剧毒菇,造成肝衰竭,继而死亡。后来,他们发现开着美丽的紫红花朵的水飞蓟,竟然可以解此剧毒。甚至,事先服用了水飞蓟,再食用剧毒菇也不会中毒。由于水飞蓟的枝干切开会流出类似牛奶般的白色苦味汁液,因此被当地人称为奶蓟、苦蓟。德国草药师研究发现,奶蓟是保护肝脏的功能性食品,原因在于它不仅可以解菇毒,还能够阻止毒素侵入肝脏,且具有抗氧化功能,从而有效保护及刺激肝细胞再生。

    在我国,水飞蓟还被称为老鼠筋,由于其茎叶上布满锐利的硬刺,将其枝叶放在老鼠洞口,老鼠会因为出入不便,而举家搬迁。

    (作者系陕西省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