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正在颠覆我们的生活。家长们其实都清楚,想让孩子拿到未来数字时代的入场券,就必须尽早让他们跟AI“混熟”。
教育部办公厅日前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2030年前在中小学基本普及人工智能教育。面对教育界的新“风向标”,一些家长也坚定了让孩子从小接触AI的信心。家有4岁宝宝的北京市民张女士很是期待,“孩子正在上逻辑思维课,也规划着等小学就报编程兴趣班,让他从小就多了解AI”。
跟张女士有相同想法的家长并不在少数,从各地火了多年的编程兴趣班就可见一斑。
“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不论是在医疗、交通、金融还是教育领域,AI已经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和价值。”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很理解家长们希望孩子早些了解AI的用心。
除去政策东风和家长“望子成龙”等因素,AI教育真的需要从娃娃抓起吗?中小学的孩子能玩转AI吗?附带的电子产品“上瘾”这颗雷,又该咋躲呢?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给孩子AI学习路上设太多的“硬指标”。
《通知》明确指出,要以人工智能引领构建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生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与技术、社会的关系,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创新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各地各校将AI教育纳入课后服务项目和研学实践。“简单来说,就是让孩子们在轻松无负担的状态下,通过学习AI来学会思考、创新和解决问题。”AI教育专家、科方得智研究负责人张新源说。
中小学阶段,是孩子好奇心“爆棚”和探索欲“满格”的黄金期。想象一下,课堂上,孩子们亲手拆解智能语音助手的“大脑”,探秘图像识别软件的“慧眼”,搞清楚机器人怎么“听懂”人话、算法如何识别图案,绝对新奇又好玩。“这样的AI教育,非但不会增加孩子们的学习负担,相反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张新源认为。
想让孩子学好AI的同时,父母又担心孩子会因此加剧电子产品“上瘾”风险。近日,韩国政府宣布从明年新学期起普及人工智能数字教科书,就引发民众“可能加剧学生对数字设备依赖”的担忧。
“挑战确实不小,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家校联手是关键。”王鹏建议,学校可以更合理地安排AI课程的教学时间与方式,尽可能减少学生对电子设备的无节制使用;家长需要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既要当好电子产品“守门员”,也要化身学习“陪练员”,积极参与到孩子的AI教育活动之中。
AI教育从娃娃抓起,并没有那么复杂。周末闲暇,不妨带孩子参与一些AI科普活动,合力完成一个AI小作品,也能让孩子在欢声笑语中学好AI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