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9日 星期五
围棋:黑白世界,东方智慧
□ 高桃芝

    非遗文化之窗

    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黑白世界”的围棋,是我国人民所喜爱的两人对局游戏,同时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的一种棋艺。

    围棋起源于中国,在古代称为弈,被赞为“棋之鼻祖”,与琴、书、画并列为“四大艺术”。

    在我国历史发展中,围棋既是民间之戏,又是帝王之戏、将帅之戏、雅士之戏。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左传》就有“弈者举棋不定”之语,后世用来比喻政治上的优柔寡断,当时还出现了下棋高手弈秋,孟子称赞他是国内最善弈的人,这表明围棋已是当时一种常见的娱乐活动。从汉高祖刘邦,到三国的曹操、孙权、陆逊、诸葛亮和关羽等都会打仗,又都喜欢下围棋。1952年,考古人员发现汉墓出土的石制围棋盘,纵横各17道线,为汉魏时期围棋盘的形制提供了实物资料。

    两晋南北朝的文人尚清谈、乐游宴,这种风气促进了围棋的发展。围棋是当时饮宴交往的常见节目,人们称之为“坐隐”和“手谈”。用围棋赌胜的事情屡见不鲜,最著名的是谢安、谢玄弈棋赌别墅的故事。上层统治者也无不雅好弈棋,他们以棋设官,建立“棋品”制度,对有一定水平的“棋士”,按各自棋艺高低程度分为九个品级,《南史·柳恽传》载“梁武帝好弈棋,使恽品定棋谱,登格者二百七十八人”,可见棋弈活动之普遍。现在,我国围棋仍为九段即源于此。

    到唐代,围棋棋盘已增加到纵横各19道,与现代围棋形制完全相同。唐代在翰林院设置“棋待诏”官职,招揽国内外围棋高手,专门陪同皇帝下棋。玄宗时代的王积薪是最著名的棋待诏,据载,他出游必带棋具,路遇农夫也要拉着下一盘,说明那时平民百姓会下棋的不少。这一时期,围棋逐渐走出国门,传播到朝鲜和日本,后流传到欧美各国,成为国际通行棋种。

    宋元以迄明清,棋艺水平迅速提高,名家辈出,流派纷起,竞赛频繁。随着围棋的普及,一些民间棋艺家编撰的围棋谱也大量涌现,如《适情录》《棋经十三篇》《仙机武库》《弈史》《弈问》等20余种明代版本围棋谱,都是现存的颇有价值的著述。清末,因国势衰弱,兴盛的围棋被截断。

    新中国成立后,围棋又开始复兴。我国从1956年起把围棋列为国家体育项目,1962年成立中国围棋协会。20世纪80年代,涌现出以聂卫平、马晓春为代表的一批国手,全面推动我国围棋再度崛起。国内围棋赛事有中国天元战、中国名人赛和各类锦标赛、公开赛、大师赛等;国际赛事主要有韩日棋战,还有中韩和中日棋战等,至今获得世界围棋冠军最多的棋手是韩国的李昌镐。

    2008年,围棋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第16届广州亚运会上,围棋首次成为亚运会项目。

    现代标准围棋使用方形格状棋盘,上面有纵横各19条等距离、垂直交叉的直线,形成361个交叉点。为了判定位置,在棋盘上标列9个小圆点,称之为“星”,中央的星又称“天元”。棋子分黑白两色,各180枚,均为扁圆形体。下棋时,双方各执一色棋子,黑先白后,交替行棋,棋子下在交叉点上,每次只能下一子,落子无悔。轮流下子是双方的权利,但允许任何一方放弃下子权而使用虚着。4枚同色棋子把另一色棋子的四周包围,被包围的棋子就没有“气”了,即为对方所“吃”,要从棋盘上拿掉。下棋者运用劫、围、断等多种战术,吃子和占空位,最后以围地多者为胜。由于黑方有先行占地之利,故而规定黑方局终时要给白方贴子。

    小小一盘围棋,黑白严阵交锋,大与小、先与后、虚与实、取与弃、实利与形势、全局和局部等,寓有丰富的辩证理念,千变万化,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棋盘游戏。据说从古至今,没有一盘棋下得一模一样。

    围棋将科学、艺术和竞技三者融为一体,有着发展智力、培养意志品质和塑造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思想意识的功能,蕴含着深厚的东方智慧,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之一。

    (作者系湖北省荆州市作家协会会员)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