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5日 星期五
如何科普自己专业之外的科学知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系副主任 袁岚峰

    2019年1月16日,我入选“典赞·2018科普中国”十大科学传播人物后,有媒体采访我。他们的第一个问题是:“您关注的领域是什么?”这本来是个很正常的问题,但居然把我一下子问住了。因为我做科普的一大特点就是覆盖领域特别广,如从量子信息到核聚变,从引力波到青蒿素,从黎曼猜想到太空探索……所以我对他们说:“问这个,就说明你们没有看过我的节目。”

    这就引出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一个人如何科普自己专业之外的科学知识?

    答案显而易见。首先要去学习,学会了才能教别人。这又引出一个思考,人应该评估自己在每一个领域的知识水平。具体有哪些层级呢?我提议分为宗师级(开创或引领一个领域)、专业级(能够在一个领域做研究)、教师级(能够在一个领域做系统的知识输出)、对话级(能够与一个领域的专家做深入对话)。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会发现,科普的关键是想清楚这样几个问题。

    你的受众是谁?不同的科普作家有不同的选择,而我的默认受众是“其他领域的科学家”。我的博士后导师罗德·霍夫曼(Roald Hoffmann)是198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的诺贝尔演讲稿叫作《在化学的各个领域之间架设桥梁》。类似的,我的基本思维方式是在科学不同领域架设桥梁,在科学与公众之间架设桥梁。

    你的受众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想知道什么?你知道什么?其中最有价值的信息是什么?最后,以什么样的形式去传递?当你把这些问题都想清楚了,科普就水到渠成了。

    近年来,我经常讲“科技传播如何克服专业壁垒”。我的基本回答是,要高强度地学习,要学教材、要学论文,要与这个领域的专家直接接触。如果能够为其他领域的科学家讲清楚某个领域的道理,那么你就成功地做了科普。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