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3日 星期五
华北豹的故乡在哪儿
□ 科普时报实习记者 王文洁
图为在国家动物博物馆展示的华北豹M2仿真模型。猫妪 摄

    在种满针阔混交林的太行群山中,一只公豹抬起强健的前肢,正准备跃上岩石。它骄傲地卷起尾巴,健硕的身体散发出强大自信,仿佛在宣誓对这片落叶林的统治主权。这是编号为M2的华北豹的荣耀时刻。

    近日,在国家动物博物馆展出的《带豹回家8周年特展》上,真实还原了这一情景。展览从华北豹的基本信息为始,采用贴近观众生活的视角,详细介绍了“为什么要保护华北豹”“保护华北豹面临的问题”,以及“迎豹回家”的美好愿景等6个方面,为观众呈现一个立体、生动、全方位的华北豹形象。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1月20日。

    北京曾是华北豹的故乡

    华北豹是我国独有的大型猫科动物亚种,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主要分布于河南、山西、河北、北京、甘肃等华北地区,在调节猎物种群、维持生态平衡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整个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旗舰物种。其野生种群栖息在海拔1500米以上、森林覆盖度较高、年降水量大于600毫米,并且有丰富猎物群系的隐蔽山林中。

    北京曾是华北豹的故乡。1867年,豹标本在北京西部森林被采集到,因而得名华北豹,也称金钱豹、中国豹。北京的门头沟、房山等地区,都曾有过华北豹的生存记录。然而自1992年后,北京已经30多年没有华北豹活动的确切信息。

    目前,仅在太行山、吕梁山、秦岭等山脉中,存有少量华北豹种群。专家认为,自然灾害、气候变化、人为活动等因素,或是华北豹减少甚至消失的原因。

    为什么要“带豹回家”

    “带豹回家”就是希望通过长期保护、修复现有的华北荒野,为华北豹创造适宜生存的生态条件及空间,让它们沿着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自然扩散,重新回到北京老家。

    “华北豹的回归是整个华北地区生态结构完整和功能完整的一个指标或者象征。”在展览开幕式现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李晟告诉科普时报记者。

    华北豹生存面临哪些问题?栖息地丧失与破碎化是主要问题。监测数据显示,由于农业生产、采矿、风电站建设等人类活动,百年间,华北豹的栖息地丧失了90%。

    “华北豹要维持稳定的种群,至少需要面积为800-1000平方公里完整连续的栖息地。”李晟称,然而现实是,华北豹仅存的栖息地破碎化严重。

    李晟介绍,目前,华北豹适宜的栖息地总面积约8679平方公里。而这些区域高度破碎化,呈斑块状,其中,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核心栖息地虽然有14个,但是这些斑块之间的流通性较差,有8条还是最小成本路径,平均距离在57公里。即便如此,华北豹都要穿越大片农田,甚至城镇或道路。

    “栖息地破碎化导致原本连通的栖息地出现隔绝,使华北豹种群不能正常扩散迁移,近亲繁殖机会增加,从而影响种群质量,种群灭绝概率增大。”曲阜师范大学副教授、华北豹种群遗传研究者窦海龙向记者解释道。

    如何实现重返故乡

    华北豹重回北京故乡,离不开稳定的栖息地、充足的猎物、有稳定豹种群向北京输送豹个体。

    京西是野生豹的原始栖息地,也是豹种群在太行山和燕山扩散与恢复的中心点。为“迎豹回家”,2022年5月,门头沟区公布了《迎豹回家——北京市门头沟区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保护与恢复行动计划(2022-2027年)》,提出全面提升全区生态系统质量,构建以豹为旗舰物种的完整食物链,超过50%的面积达到豹较适宜栖息地……

    此外,北京师范大学王一丹博士通过对华北豹适宜栖息地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地区至少存在两块潜在的华北豹栖息地,即西部门头沟区、房山区相连的百花山-东灵山-河北小五台山的太行山区域,以及东北部密云区、怀柔区与河北滦平县相连的燕山区域。其中,燕山区域存在完整的豹狩猎群落,包括狍子、猞猁、马鹿等。

    如何实现华北豹种群稳定?野生动物保护机构猫盟创始人宋大昭建议,除了建设生态廊道之外,还要打通破碎化的栖息地,使华北豹可以自由扩散,以维持种群内基因多样性,提高种群质量。

    李晟认为,应将华北地区的豹子作为区域性集合种群进行保护和管理,并在太行山中部建立以华北豹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公园。

    如今,故乡北京已做好准备,待豹归来……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