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北京中轴线》,郑欣淼主编,李想著,孙平 刘正南绘,北京出版社出版。 |
编创手记
2021年, 《梁思成和林徽因:探寻中国的古建筑》一书作者将我推荐给正在策划“北京中轴线”主题绘本的编辑于蕊。“北京中轴线”是如此厚重的历史题材,我仅凭几次北京旅游的见闻能画得好吗?
带着种种顾虑,我去请教了恩师孙平。孙平老师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绘画技艺高超,精通油画、版画、水彩画等技法。他在看了《穿越北京中轴线》的提纲后,思量许久对我说:“你画建筑,我来画人物,这一定会成为一本好书。”于是,我开启了期待已久的寻梦中轴线之旅。
按照我和孙平老师以往的创作经验,我们会通过实地采风写生,以达到胸中有情、笔下有景。由于创作阶段正处于“非常时期”,无法实地采风,为此,编创团队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素材资料和创作示意图,便于我们筛选所需的画面。
孙平老师还查阅了大量的历史影视资料,通过速写的方法把可用的人物百态逐一记录下来,并把不同人物的服饰用色彩进行标记。我采购了大量图书和画册,以增强对北京古建筑的印象,并对不同版本的图书进行对比,试图在庞杂的历史资料中抽丝剥茧,寻找到最佳的构图方式。
经过前期精心准备,我和孙平老师开始了各自创作。铅笔初稿出来后,责任编辑及时与我们沟通,在肯定图画整体效果的同时,提出历史建筑必须按照当时年代的原貌去绘制的要求,因此我们又进行了多次调整。
上色的过程漫长而艰难。在绘制“老北京城的商业娱乐中心”这幅画时,孙平老师主要创作天桥部分。为了还原天桥市场的繁华,他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精细地刻画每一个人物、每一家店铺。当拿到原稿时,我仿佛听到艺人的弹唱声、小摊贩的叫卖声、远处传来的驼铃声,还有天桥上大户人家花轿队伍中传来的吹奏声,在他的笔下近千个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千姿百态的人物跃然纸上。
绘制“走进紫禁城”这幅画对我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历史上记载,紫禁城大小房间和宫殿近万间,光看这个数字,我的压力已经够大了。幸好责任编辑利用休息时间拍摄了大量故宫全景图的模型,为我提供参考。起初这幅图不打算画午门和景山,因为铅笔稿的尺寸已超出了所有画幅大小,但我感觉加上它们会更完整,最终这张画的尺寸之大远远超出了设想。
在如此大幅的纸张上画如此多的宫殿,要一一核对位置及角度,确实费时费力。在创作过程中,我时常打扰文字作者李想,反复与他确认建筑物的位置及修建年代。正是李想不厌其烦的回复,以及责任编辑的那句“慢工出细活”,让我从容自信地将72万平方米的紫禁城在纸上渐渐呈现出来。历时一个多月,这张大幅铅笔稿的绘制终于完成。
两年左右的创作终于结束了,尽管我们用心勾勒每幅画,用色彩铺满每一块砖和瓦,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绘画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我们真诚地接受大家的批评指正,也希望读者通过这本书的每个画面感受到“北京中轴线”上的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与家国情怀。
(作者系《穿越北京中轴线》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