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02日 星期五
俞书宏院士 探寻自然界的“科学之美”
□ 科普时报记者 洪敬谱
图为俞书宏院士作科普报告。洪敬谱 摄

    近日,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俞书宏在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多功能报告厅作《自然界中的科学之美》专题科普报告,带领安徽省合肥市300多名小学生共同领略自然界中的科学之美。

==============================

    纳米科技的神奇之处

    “小朋友,你们知道纳米是什么吗?”

    “不知道。”

    “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是你肉眼看不见的、很小很小的长度,一个纳米的尺度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直径的万分之一。”

    那么,如此小的纳米世界如何存在于自然中呢?俞书宏院士举了一个例子:池塘里的荷叶非常洁净,这是因为,如果有灰尘落到荷叶上,一场小雨之后,雨水就会把荷叶上的灰尘带走。

    科学家对荷叶进行研究,发现荷叶表面有非常多纳米尺度的毛茸茸的凸起结构。正是因为荷叶具有这种结构,所以它的表面具有自我清洁功能。

    荷叶启发了科学家,他们把透明玻璃的表面做成类似荷叶的微观结构,这种玻璃不沾灰尘、水蒸气在上面不能溶解,因此非常干净。

    “这就是纳米科技的神奇之处。”俞书宏说。

    “哇,原来如此。”台下一片欢呼。

    蜘蛛丝为什么能收集空气中的水分?孔雀羽毛为什么如此美丽?北极熊的毛为什么是空心的?壁虎为什么能在非常光滑的表面爬行?……俞书宏通过一个个自然界中神奇的现象来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台下不时传来阵阵喝彩。

    科学改变我们的生活

    “当今时代的进步,与科技的进步密切相关。”俞书宏说。

    远古时期,人类用石器,后来发展到用木材、陶瓷和青铜器等,从而进入铁器时代。在新时代,我们更需要新材料。

    “材料的进步就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材料的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俞书宏认为,没有材料就没有制造业。

    今天,无论是传统产业,如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日用品,还是新产业,如计算机、微电子、人工智能等,各产业发展都需要材料。因此,国家对新材料产业非常重视,例如航空航天、高铁、航空母舰等行业都需要在新材料方面取得科技进步。

    俞书宏说,只有我们掌握了科学原理、大自然中蕴含的原理,才能够去改变生活,改善人类的健康、环境,推动社会向前进步。

    科学技术为我们打开了广阔的新世界,微观世界不再神秘,载人航天的梦想早已实现,就连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无处不彰显着科技的力量。

    让优秀变成一种习惯

    在报告会上,有一个话题让大家十分关注,即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富有创造力的学生?

    俞书宏说了6个条件——热爱大自然和环境、有好奇心和上进心、具有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具有独立思考问题与联想的能力、具备刻苦学习的精神、具有“尊重师长,尊老爱幼”等良好综合素质。

    “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让优秀变成一种习惯!”俞书宏认为,亚里士多德这句话的意思是:让我们的优秀行为习以为常,变成第二天性;让我们习惯性地去创造性思考,习惯性地去认真做事,习惯性地对别人友好,习惯性地欣赏大自然。

    “优秀的人之所以能够创造出令人瞩目的成就,是因为他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养成了各种各样良好的习惯。”俞书宏说,“自然界还有许多奥秘,正等着我们青少年一代去探索、去发现。”

    在接受科普时报记者专访时,俞书宏说,科普工作很重要,可以有效补充中小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不足,他十分愿意参与到科普工作中来。

    本次“院士讲科普”活动由合肥市科协和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今年以来,合肥市科协已经组织开展了多场院士科普活动,分别邀请俞书宏、陈小奇、蒋成保、郭光灿、项昌乐、刘文清等科学家,为青少年带来科学饕餮盛宴,点燃青少年的科技梦想。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