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6日 星期五
探究追问“谁是谁的谁”
□ 尹传红
左图为午夜时出现、仍在飞舞鸣叫的蝉。
右图为“环球自然日”参赛作品《“多面手植物”——金矿的指示者、土壤的修复者》。(作者供图)

    上个周末的午夜,我乘车抵达上海衡山北郊宾馆。刚打开车门,头顶上就传来一阵阵嗡嗡嗡的虫鸣声,动静不小。抬眼望去,但见宾馆门前廊厅天花板上的一组灯罩里,有虫子驻足,或飞舞。

    “是几只蝉在叫唤,还有飞蛾。”与我同时注意到这一幕的出租车司机开口说道。

    起舞弄清影,夜半蝉飞鸣,有意思啊。我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少见多怪了,想起前两天刚瞄过一眼的文章标题《你注意到了吗,夏天已渐渐不再有蝉鸣》,还寻思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再说此番出行,是为参加环球自然日——青少年自然科学知识挑战赛总决赛的评审。环球自然日于2012年在中国发起,是一项旨在激发中小学生对于自然科学的兴趣,提高其研究、分析和交往能力的公益性科普教育活动。7月19-23日,全国14个赛区的718支优秀队伍云集于此,角逐展览、表演、科学展演、微影速拍、科普绘画和科普播讲等各个版块的奖项。

    2024年度的环球自然日,一如既往聚焦“自然”。不过,主题听起来有点儿“绕”:“谁是谁的谁——自然中的那些关系”。而相关阐释的脉络却是清晰的:

    在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和环境的影响,每一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关联,每一种现象背后都蕴藏着其固有的本质。譬如食物链就是生物之间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其中也包括那些腐生或寄生生物独特的“吃”。再看,食物中能量的源头都是太阳光。阳光、空气、水……人类与自然中的各个要素之间是什么关系,又如何相互影响?还有,云、雾、雨、雪、霜、 雷、闪电、彩虹……这些奇妙的现象是因为不同物质间怎样的关系而产生的?它们又如何影响着自然界呢?

    赛事主办方希望参赛者能从这些看似简单却蕴含无穷问题的思考中,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独特角度,去探究自然界中环环相扣的各种关系,并关注这些关系对自然界的影响,用独到的想法和自己的语言呈现出来。

    在总决赛现场,听孩子们讲述他们自己发掘和探究的科学故事,真是大开眼界。他们的参赛选题,大都贴近生活,可谓“身边的科学”。如两个女生听闻“一滴防晒霜,杀死整片珊瑚”,萌发了好奇心和探求欲,进而用实验证实防晒霜中的某些成分,如氧苯酮(也叫二苯甲酮)的确会导致珊瑚DNA损伤和珊瑚白化,对幼虫的成长也有不良影响,还可能通过食物链影响其他海洋生物。

    两个喜欢海洋生物的男生注意到,美丽优雅的叶海龙喜欢在海藻中游来游去,有的身上像是长出了“海藻”。他们经过一番探访终于明白其中原由:海藻中聚集的鱼苗、浮游生物是叶海龙的主要食物。为了更方便地获取这些食物,叶海龙慢慢地进化成了酷似海藻的模样。海藻为叶海龙提供食物,也在影响叶海龙身体和外形的进化,二者就是这样一种奇妙的关系。

    还有孩子选择话题并动手实验探索: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究竟是如何实现完美的跨界组合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影响的;“千滚水”会不会由于反复煮沸而导致水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增加,进而危害人体健康;飞蛾扑火的原因,到底是趋光还是科技新文献所说是避光,即依靠自然光导航……

    一天观摩下来,从参赛学生那里了解那么多“谁是谁的谁”,我自己也想要去探究,为什么“夏日已渐渐不再有蝉鸣”了。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