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6日 星期五
百名“追光少年”共聚厦门走近核科技
□ 科普时报记者 张英贤

    7月24日,第十二届“魅力之光”全国核科普夏令营在福建厦门开营。从2024年第十二届“魅力之光”核科普知识线上答题活动选拔出来的百名“追光少年”共聚厦门大学,聆听院士科普报告,参观厦门大学陈嘉庚创新实验室和能源学院实验室,近距离感受核科技。

    “核辐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比如说为蔬果杀菌、为一次性医疗器械产品消毒,优化汽车内饰用到的发泡材料的性能,改变宝石颜色,诊断癌症……”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樊明武作了题为《核技术应用》的科普报告,“核辐射可以改变宝石、材料的物理性能,一般来讲不会有核素残留”。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四期)总设计师于登云向同学们分享了一个在前一日发布的好消息,我国科研人员在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土壤样本中发现了分子水。

    据悉,这些月球水和铵以一种水合矿物形式出现。该矿物的分子式中含有多达6个结晶水,水分子在样品中的质量比高达41%。通过红外光谱等专业仪器,科研人员清晰地观察到了源于水分子和铵的特征,甚至还可以清晰地看到水分子中的氢。

    “此前研究表明,月球南北两极永久阴影坑可能存在大量水冰。此外,月球上可用于发电的氦-3总储量约为100万至500万吨,是地球总储量的数十倍,有望成为人类未来重要的能源资源。”于登云展望前景,鉴于月球特殊的自然环境、位置资源以及丰富的矿产资源等,科学家将建设长期驻留月球的科研基地,作为未来深空探测的前沿阵地。

    厦门大学副校长尤延铖表示,多年来,厦门大学深耕核能领域,积极开展核能方面的科学研究,为我国核能事业作出了应有贡献,希望通过此次活动为更多青少年插上科学知识的翅膀,进一步普及核科学技术知识,共同推动我国核电与新能源事业的发展。

    据了解,经过6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核能大国,在确保能源安全、满足人民的健康需求、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目前大众对核知识的了解依然不够,加大核科普力度,提升公众核科学素养迫在眉睫。

    中国核电党委副书记张国华在致辞中表示,此次夏令营活动首次实现航天与核工业科普的跨界互动,闽南文化与核电文化交融,希望夏令营能让孩子们深入了解核科技,播下梦想种子,树立科学报国志向,传播核能正面形象,共同推动核能事业发展,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魅力之光”活动自2013年开展以来,覆盖了全国2840所中学,参与人数超600万。本次核科普夏令营由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国家原子能机构、国家能源局、中国科协、中核集团指导支持,中国核学会与中国核电联合主办,包括院士科普讲座、闽南文化讲座以及参观陈嘉庚纪念馆、华龙科技园、漳州核电现场等环节。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