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0日 星期五
警惕AI成为学习中的“代笔者”
□ 陈 杰

    热点观察

    随着ChatGPT等大模型的不断迭代,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引发广泛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AI已经被广泛用于辅助学习、撰写论文和完成作业。

    或许,AI在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却可能对学生的探索力、创造力和想象力产生负面影响。长期依赖AI,学生可能会逐渐丧失自主学习和深入思考的能力。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对此问题表达了担忧:“它可能帮助偷懒的学生,取得好成绩,但在没有大模型帮助的时候,学生的口述能力、写作能力,一览无余。这些能力不是简单的考试所能决定的,真正推动世界发展的,是这些具备了基础能力的学生,这些学生的能力训练、基础训练,以及科学方法论、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和AI没那么大关系。”

    施院士的警告并非空穴来风。学习从来就是一个需要持续思考、探索和实践的过程。AI的介入虽然能简化学习任务,但在为学生轻松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可能导致他们失去独立思考的机会。若学生依赖AI进行作业抄袭或论文写作,不仅学术诚信受损,还可能培养出错误的价值观,影响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人生轨迹。

    2023年,牛津、剑桥等8所罗素大学集团成员宣布禁止使用ChatGPT,其决策背后的考量不言自明。

    AI之于学习,一定程度上肯定会带来不少便利,但对于学生而言,学习终究是自己的事情,AI或许能在某些学习场景中成为“助手”,但绝对不能成为学生写作业、写论文的“代笔者”。毕竟,考试时没有AI的加持,学生的真实水平很快就会“原形毕露”。

    AI之于学习,趋利避害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正确合理地使用它。AI技术本身并没有原罪,科学合理的做法应该是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AI使用观念,而不是躺在AI上“坐享其成”。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