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5日 星期五
送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回家
□ 马之恒
▲西班牙艺术大师巴勃罗·毕加索的代表作《格尔尼卡》。
▲“洛佩·德·维嘉”号飞机的机头。(作者供图)

    在西班牙西北部的拉科鲁尼亚,国家科技博物馆里收藏了一架波音B747客机的机头。它的货舱里有一张小标签,上面印着西班牙艺术大师巴勃罗·毕加索的代表作《格尔尼卡》。40多年前,这幅名画正是被安放在此,从美国踏上返回西班牙的旅程。

    栖身国外的名画

    1937年4月26日,干预西班牙内战的德国空军,轰炸了西班牙北部巴斯克地区的小镇格尔尼卡,赶集的人们伤亡惨重。此时,法国巴黎即将第七次举办世界博览会,旅居巴黎的毕加索接受了西班牙政府的委托,正在为博览会的西班牙馆创作主题画。听闻格尔尼卡遭受轰炸,他当即改变原有构思,在巨大的画布上展现战争带给人们的痛苦。

    这幅名为《格尔尼卡》的油画,让西班牙内战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遗憾的是,发动叛乱并挑起内战的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凭借德国和意大利的支持,最终在1939年推翻了西班牙政府,建立起法西斯独裁统治。与此同时,刚刚结束欧洲巡展回到法国的《格尔尼卡》,也匆忙踏上了前往美国的旅途。毕加索将保管的重任交给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并约定只有西班牙重新成为民主国家的时候,它才有资格取回这幅画作。

    1975年佛朗哥病逝后,西班牙开始重新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经过复杂的谈判,美国方面最终同意遵照毕加索的遗愿,让《格尔尼卡》返回西班牙。但历经几十年的时光和多次巡展时反复搬运拆装,这幅画已经变得非常脆弱,想要让它平安“回家”并不容易。

    “大图行动”秘密进行

    当时,跨越大西洋最快的方式,是乘坐英国和法国合作研制的“协和”超音速客机。但这种飞机为实现超音速飞行,在其他方面做了很多让步,缩小机身的直径便是其中之一。而《格尔尼卡》是长7.77米,高3.49米的巨幅画作,不可能塞进它狭小的货舱。

    因此,西班牙政府选择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客机B747。它在长途飞行中更不容易颠簸,只要将油画拆除支架后卷好,放进专用的木箱里,让卷轴的朝向和飞机的中线平行,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它不受损害。接下来的任务,便是对这幅画返回西班牙的行程严格保密。

    1981年9月9日,是《格尔尼卡》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的最后一天。这天闭馆之后,运画回国的“大图行动”随即开始。展厅的管理员突然接到通知,用最快速度拆除《格尔尼卡》的支架,把它卷起来。同时,所有跨国运输的文件都已经准备妥当,打包完成的油画立刻被装上卡车,前往约翰·肯尼迪机场。尽管当天晚上,纽约发生了大停电,全城的红绿灯都无法工作,但《格尔尼卡》还是按照计划时间被送到了机场。

    此时,西班牙国家航空公司的“洛佩·德·维嘉”号B747客机已经准备请旅客登机。但全机319名旅客和19名机组人员中,只有机长知道“大图行动”的全貌。甚至西班牙政府派出的安全员和文化官员,在前往机场的路上,也不知道油画究竟会被装上哪一架飞机。他们直到确定油画被安全送进“洛佩·德·维嘉”号的货舱,才在截止办理登机前的最后一刻,在机场买下了这趟航班的机票。

    意想不到的旅伴

    装有《格尔尼卡》的木箱,被安放在货舱最前面,以免装卸托运行李的工作影响到油画的安全。飞机在夜幕下腾空而起,开始了飞越大西洋的航程。9月10日欧洲中部标准时间8时27分,它平安降落在马德里的巴拉哈斯机场。

    直到这时候,机长才通过客舱广播,公布了飞机上的秘密:“女士们、先生们,欢迎来到马德里。我必须告诉你们,飞机上有一位杰出的旅伴,你们一直陪伴着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返回西班牙。”他的话音刚落,客舱里便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对于很多在佛朗哥时代被迫离开故土的西班牙人来说,《格尔尼卡》也如同一位遭受流放命运的同胞。当它终于结束漂泊,也意味着曾经的苦难岁月一去不返。

    随后,《格尔尼卡》被运到普拉多博物馆附近的丽池宫,又在1992年被转运到索菲亚王后国家艺术中心,成为那里最引人注目的收藏。将这幅名画带回西班牙的“洛佩·德·维嘉”号,在此后又飞行了25年,于2006年功成身退。它的机头成为博物馆里珍贵的藏品,见证着当代西班牙社会的那一次伟大转折。

    (作者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