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关村论坛上展出的100量子比特相干光量子计算机(模型)。 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
量子计算被视作计算科学领域的一次革命,对于解决特定类型的问题具有巨大潜力。然而,全球可用的量子计算机数量有限、成本高昂且运行条件苛刻,极大地限制了量子计算的产业化落地。
1月7日,在“治理护航·数智赋能”首届创新论坛暨上海软件中心成立40周年大会上,启科量子联合上海软件中心、中交通信大数据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发布基于量子计算云平台的交通物流大数据解决方案,三方还将共建“量超融合”算力中心,积极推动量子计算在国内的产业化落地。
找准场景促落地
随着交通领域的智能化持续深入,庞大的数据汇集到交通数据中心后,对传统的经典计算也提出了更高更复杂的算力要求。
中交通信大数据董事长徐明强表示,量子计算在特定复杂问题上具有经典计算无法比拟的算力优势。“在智慧交通领域,量子计算能有效应对海量增长的数据信息与不断增加的数字化情境,物流与供应链等对基础算力提出了新挑战。”
基于量子计算云平台的交通物流大数据解决方案,旨在运用量子计算技术提升交通系统的时空优化能力,增强路径规划的群智计算力,充分发挥量子计算在智慧城市中交通与物流系统建设的高效与安全性。
“量子计算不是万能的,也不能解决智慧交通所有场景下的需求,但量子计算结合经典计算肯定能解决大部分问题。”徐明强认为,基于量子计算的赋能,未来高级别的智能驾驶将不再是畅想,诸如载人无人机、无人车出行、无人船货运等高效、低碳、绿色的智慧交通场景也更有可能走进千家万户。
此次在智慧交通领域的落地,被视为量子计算与量子网络关键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的关键一步。上海软件中心主任蔡立志告诉记者,通过三方合作,可以看到将量子计算与大数据技术融合应用于交通、信息安全的可能性。“量子信息产业正在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目前最大的障碍是缺乏更多适合量子计算的应用场景。”
“量超融合”谋发展
在科学家的眼中,未来量子计算可以比经典计算快1亿倍。启科量子首席科学家罗乐认为,这只是一个长远的期望,目前量子计算在技术上还达不到。“量子计算的产业化并不是一锤定音式的产业化,而是融入式、导入式的产业化过程,它不是要取代当前的经典计算,而是辅助其应对更多样化的算力需求。”
此次三方共建的算力中心就特别强调了“量超融合”。蔡立志表示,量子计算确实有很多优势,但并不能解决所有的算力问题。“‘量超融合’其实就是把原来的超算中心和量子计算作为一个互补,形成一种新的架构模式。”
“量超融合”算力中心是一个跨领域的合作项目,其中启科量子提供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技术支持,中交大数据作为国家级交通大数据平台,提供多领域场景和超算支持,而上海软件中心则负责相关软件技术的研发和标准制定,确保运行高效与安全。
当前,全球量子计算处于快速发展期,并有望在医疗、金融、交通、密码学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罗乐认为,未来无论从研发还是产业化演进趋势来看,量子信息的混合研发、合作推进模式或将成为主流。“要让量子计算飞入寻常百姓家,还需要更多的技术突破和应用实践推动其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