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29日 星期五
协同是科技馆未来的发展方向
□ 科普时报记者 陈 杰

    “世界的发展和文明进步离不开公众科学素质和综合能力提高,作为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技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重要阵地,科技馆对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的作用日益凸显。”9月20日,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兼中国科技馆馆长殷皓在2023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科技馆未来的发展方向”专题论坛上强调,如何面对新时代科技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保持科技馆事业持续稳定发展,是每一个科技馆人应该关心的问题。

    我国现代科技馆体系不断发展壮大

    日前公布的我国第十二次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22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到12.93%。而2010年时这个数值是3.27%,短短12年间提升了近3倍。

    “这一数据的取得与政府在公民素质提升方面的持续投入密不可分,特别是在科技场馆建设方面作了巨大的努力。”中国科技馆党委书记、副馆长钱岩表示,经过了近10年的努力,我国现代科技馆体系不断发展壮大,中国科技馆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各级科技馆协同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数据显示,我国实体科技馆从2012年118座增加到446座。西部地区实体科技馆数量从23座增长到168座,县级科技馆从21座增长到223座。截至目前,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已经服务线下公众达到10亿人次。天宫课堂、全国科技馆联合行动、科技馆里的科学课、科学之夜等极具科技馆特色的科学教育活动精彩纷呈,极大地满足了公众的科学文化需求。

    “当然,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依然存在,在科技场馆建设领域也很突出。”钱岩认为,如何消除这种差距,让每一座科技馆发挥最大的服务效能,一直是国内科技馆界努力的方向。

    构建社会化协同大科普格局

    与会专家认为,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科技馆更需要在展览设计、活动开发、公共关系等方面有效应对未来挑战和机遇,以实现科技馆领域创新突破和高质量发展。

    “协同是科技馆面向未来发展的重要选择。”钱岩表示,在现代科技馆体系的框架下,国内科技馆事业已经在省域协同、区域协同和跨领域协同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钱岩认为,科技馆在协同的广度上应坚持扩大同科技、文化、教育、产业领域的合作,推进科技资源科普化,鼓励支持全国学会、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利用自身科技资源,深度参与科技馆建设;在协同的深度上,要加强科技馆领域学术研究和大数据分析等基础性的工作,不断优化我国科技馆发展顶层谋划,提升资源统筹协调能力。此外,还应坚持国际科普场馆共商共建共享,探索建立国际合作的长效机制。

    北京科学中心主任何素兴认为,协同是科技馆未来的发展方向,重点要从社会协同方面做好规划和谋划。“需要构建多元主体积极参与的社会化协同大科普格局,构建包括政府、科技馆、学校、社会机构、企业等多元主体协同环境;建设社会化协同科普服务平台,通过高效的组织模式、管理服务,加强场馆之间的联动;要注重社会化大科普软实力建设,特别是帮助公众把去科技馆学习、体验科技馆当成一种生活习惯。此外,还应推进社会化协同大科普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在科技馆建设上实现政府搭台、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的良好局面。”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