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18日 星期五
曾经的使命:“为三峡练兵”
□ 尹传红
图1为三峡试验坝——陆水水利枢纽自然景色。图2为陆水水利枢纽主坝。图3为陆水水利枢纽简易垂直干运式升船机。图4为8号副坝生态湿地效果图。
图5为国家水情教育基地里陈列的混凝土平滚碾。陆水水利枢纽于1958年开工之时,因施工机械缺乏,建设者创造性地制作了混凝土平滚碾用于碾压大坝填筑粘土。
(图1、3、4由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陆水试验枢纽管理局提供,图2、5为尹传红摄)

    相比三峡大坝,它没有壮阔的身姿、雄浑的气势,也没有什么响亮的声名;然而,它的特殊存在和它所肩负的重要使命,却为三峡工程奠定了第一块基石,开创了水工技术革命之先河。

    它,就是三峡试验坝。

    此时此刻,我们置身于湖北省赤壁市城区南端,三峡试验坝陆水水利枢纽工程主坝一侧,长江中游南岸一级支流——陆水干流山谷出口处。眼前流淌的陆水河,因三国东吴名将陆逊在此屯兵而得名。54平方公里的陆水水库,烟波浩渺,千岛浮翠,景色尤美。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陆水试验枢纽管理局的专家介绍说,三峡试验坝作为全国唯一的大型水利水电试验枢纽,诞生之初即担当了“为三峡练兵”的艰巨使命。那是65年前,1958年,为解决、验证三峡工程科研、设计与施工等重大技术问题,长江委建议在湖北赤壁兴建陆水水利枢纽。该项工程引起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得到了众多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批阅意见,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兴建。

    这一枢纽工程的建造,是一个整体性全过程的水工试验。几十年来,这里先后进行了200多项水利水电科学试验,其中多项具有开创性,为葛洲坝、三峡及其他水利枢纽建设提供了科学的依据。譬如砂基固结灌浆技术,就为后来的葛洲坝和三峡二期围堰工程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并且得到了推广。时至今日,有些试验依然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指导意义,枢纽工程则发挥着防洪、灌溉、发电、城市供水、旅游等综合效益,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峡试验坝工程起步早、起点高,科研成果累累,文化底蕴也深厚。枢纽建有1座主坝和12座副坝,除了混凝土重力坝、砌石坝、均质土坝、粘土宽心墙坝、粘土斜墙坝等坝型外,还有独特的预制混凝土块装配坝,以及泄洪闸、水电站、灌溉渠首等水工建筑物,俨然一座“大型露天大坝博物馆”。这里创造的水工建筑物、施工技术、水电站机电设备及自动控制、水文测报、大坝安全监测等多项技术成果,被编入了高校教科书。

    以陆水大坝、“亚洲最长”均质粘土坝等工程为主体,此地自2000年起先后配套建设了三峡试验坝展览馆、长江珍稀鱼种保护科普馆、鹭鸶滩生态保护区、坛子岭观光休闲区等场馆和设施,向公众普及水状况、水法规、水政策、水常识、水科技、水文化等。如今,已被列为国家大坝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陆水示范工程、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并入选了水利部《红色基因水利风景区名录》。

    三峡试验坝展览馆位于主坝右岸。馆藏建坝时期的历史文献、建坝过程及科研成果图片、工程管理与评价及工程大事记,以及陆水水利枢纽工程和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模型,形象生动地介绍了三峡试验坝和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情况及渊源关系。其中的“场景复原式陈列”,即通过展览图片和视频等复原陆水大坝建设时期的场景,再现了所展示物品当时所处时空的氛围和气息,将陆水大坝建设放到了更加广阔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之中。

    长江珍稀鱼种保护科普馆内,培育有中华鲟、鸭嘴鲟、胭脂鱼等珍稀鱼种,在鱼类保护及利用等方面发挥了科研和科普作用,同时也展示了水利人在保护长江珍稀鱼种方面所做的努力。科普馆还设置有鱼苗培育池、循环水养殖池等设施设备,利用循环水处理系统展示水净化的工作原理。

    我们露天所见的“深思式陈列”,呈现了预制混凝土块装配坝、粘土均质坝、垂直干运式简易升船机、混凝土平滚碾等历史遗迹。这是几代水利人开拓进取、顽强拼搏、励精图治的硕果。它们均存世近60年,颇具文物价值和工程文化价值。拿混凝土平滚碾来说,陆水水利枢纽于1958年开工之时,因施工机械缺乏,建设者创造性地制作了混凝土平滚碾用于碾压大坝填筑粘土。而堪为世界首创的混凝土预制安装筑坝技术,则充分展现了老一辈水利建设者的智慧和创新精神。当年,为加快大坝施工进度,建设者在主坝和3号副坝坝体共搭积木式安装预制混凝土块7500多块,占坝体混凝土总量的25.9%。

    2020年10月开馆运行的长江委陆水水情教育展馆,将展示空间分为四个展区和一个互动区。以互动区直径8米的陆水流域沙盘模型作为中心,依次布置四个展区。从展厅入口进入后,顺时针依次参观世界水情、中国水情、长江水情、陆水水情展板,最后沿宽走道全方位欣赏陆水流域沙盘模型。这个精致的模型涵盖了陆水流域行政区域、交通路网、水系湖泊、保护区域、水利站点、流域名山、文化遗迹、旅游景点等内容,灯光设计与操作考究,展现内容直观而形象。

    这里的陆水枢纽,已搭建了一个面向公众开展水情教育、具有陆水流域特点的水文化教育平台。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