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浙江省绍兴市滨海新城的“充电桩+光伏”一体化充电站。 傅殷雷 摄 |
□ 科普时报记者 李 禾
在节能降碳的道路上,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共同爱护着地球。当前,低碳新技术不断推出,绿色生活理念深入人心,政府、企业、公众等共同发力,探索推广绿色低碳发展的成功经验。
“我家储能”,实现环保经济双赢
走进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和平镇丁家湾新村,入口处就可见风光储一体景观微风风机徐徐转动。在村民别墅的屋顶上,一排排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别墅旁边还配置了户用储能设置,有电动汽车的家庭安装了与储能装置相联通的充电桩,形成了光储充一体化的新型电力系统。
作为国家电投浙江公司打造的和平镇丁家湾户用储能示范基地,其一期项目能为电网提供顶峰能力5万千瓦。国家电投浙江分公司杭州公司副总工程师郭伟栋说,目前,丁家湾户用储能示范基地投运的储能设备共有42台,其中40台为铅炭电池,单台容量11.5千瓦时,2台为磷酸铁锂电池,单台容量10.5千瓦时。
“在储能系统的控制下,储能设备将白天光伏发电的电能储存起来。到了晚上,当家里需要用电时,储能设备就开始放电,为家里的电器供电。”郭伟栋说,户用储能使每家每户都成为一个个小的能源自供给聚合体,助力能源保供。
丁家湾村民林炳江向记者展示了他手机上的“我家储能”APP,通过APP随时可以查看他家储能设备的详细电量分析、累计收益等数据。
户用储能和光伏设备使村民用电更有保障,还为村民节约了电费。据测算,丁家湾村每户每年的光伏发电收入约600元,储能节省电费支出达到1000元,实现了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生态发力,打造世界级氢能产业“样板间”
当前,氢能等新能源使用场景日益广泛。步入北京市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园区内氢能交流中心的展品琳琅满目,加氢站模型、氢燃料发动机、氢能自行车、氢能摩托车、新氢动力氢能叉车……工作人员表示,这些都是未来将要上市和目前已经投入使用的产品。
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项目负责人、兴创氢之泉公司党支部书记王昆说,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涵盖氢能研发、利用、制造、展示、交流等方面。目前,示范区已形成建筑规模约10万平方米设施,远期以2公里半径辐射周边区域,将氢能产业与城市配套融合规划。
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毗邻大兴机场高速和京开高速,园区外侧的海珀尔加氢站,是全球日加氢量最大的气氢加氢站,日加氢量可达4.8吨。该加氢站于2021年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营,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期间,承担了部分冬奥会氢燃料电池客车氢源保障工作,如今也为燃料电池汽车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了保障。
此外,大兴区重点在物流区周边和城市主干线节点布局加氢站,新建成3座加氢站,已投运2座。大兴区还协同天津滨海、河北保定等城市,共同建设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运输示范廊道,争取高速路费、市区通行等方面的市级政策支持,成功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604辆。今年5月,1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专线正式投运,使大兴成为全市首批运行区属氢能公交的区。
北京市大兴区常务副区长刘洋说,“我们积极发挥核心技术攻坚主阵地作用,锚定空间、政策、生态持续发力,加快打造世界级氢能应用‘样板间’。”
引领示范,垃圾分类效果日益明显
垃圾清运车装配了称重装置和摄像头,全程记录垃圾收集、运输等情况;垃圾发电厂区绿树成荫,垃圾焚烧烟囱边设置了观光平台和咖啡厅,公众随时可以通过垃圾处理企业网站等,申请入企业实地参观;智能化平台实时显示各类环卫数据,助力城市精细化管理……妥善解决好垃圾处理问题,不仅对建设宜居城市而言至关重要,也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随着垃圾分类工作逐步推广,公众参与度越来越高,效果日益明显。山东省济南市城市管理局局长许宗生给出了一组数据:济南市共管辖12个区县和3个功能区,加上流动人口全市约1000万人,每天可回收物回收利用量、厨余垃圾收集处理量、其他垃圾回收量分别达到3000吨、1300吨、8000吨,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持续稳定在35%以上。
“我们深入推进行业联动、区域融合,以技术共享、信息共享推动区域间协同合作,打通了与泰安新泰市、肥城市、德州齐河市、禹城市、滨州邹平市、淄博沂源县等6个县市垃圾处理设施共建共享共用渠道,做到了生活垃圾应急分流跨区协同处理,有效实现了夏季高峰期生活垃圾及时安全处理,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许宗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