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16日 星期五
南北粽香迎端午
□ 郑佳明 程景民

    食在民间

    我国传统节日与食物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吃粽子便占据了民间习俗端午节重要的一席之地。

    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汉字“端”有“初始”之意,初五也可称之为“端午”。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等。端午节又正值仲夏的开端,盛夏的起始,因此还有一些地方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夏节等。

    关于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除了民间所说的为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之外,还有多个版本,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要说的是,千百年来餐桌上的甜咸之争,也使粽子在我国大江南北博得了广泛关注,形成了各具风味的健康美食。

    晋中黄米粽。北方人的粽子一般都为甜口粽,而山西晋中一带的黄米粽就是最古老的粽子。黄米又称黍米,富含蛋白质、B族维生素、维生素E等营养元素,具有益阴、利肺、利大肠之功效。黄米粽不仅营养丰富、软糯弹牙,而且与其他粽子相比,黄米粽冷吃风味更佳。

    嘉兴鲜肉粽。作为全国第一个成立粽子文化博物馆的城市,浙江省嘉兴市的嘉兴粽子历史源远流长。嘉兴鲜肉粽采用的是干粽叶、圆糯米和新鲜土猪肉,紧实干粽叶经过浸泡碧绿舒展,瘦肉、肥肉各一块,蒸煮时肥肉慢慢融化渗入米中,油润诱人。

    泉州烧肉粽。泉州烧肉粽至今保留着浓郁的闽南古早风味,其馅料堪称豪华,除了糯米,莲子、香菇和虾米都是最基础的食材。将甜辣酱、花生酱和蒜泥混合制成蘸料,使得肉粽甜而不腻。

    潮州双拼粽球。潮式粽甜咸融合,在中国粽子版图上可谓是独树一帜。用南乳、糖、酱油腌制过的五花肉片,和糖渍过的鹌鹑蛋搭配长糯米、香菇、虾米、咸蛋黄、海虾、莲子。咸甜交融,令人回味。

    肇庆裹蒸粽。除了南方粽子传统的糯米、肥五花肉之外,肇庆裹蒸粽还有大量的去皮绿豆。除此之外,当地人讲究用当地山上产的桂枝木,鼎湖山的泉水来煮粽子,让本就清香的粽子增添了一份自然的清甜,形成了肇庆独特的粽子文化。

    云南文山马脚杆粽粑。有一种特别的粽子,粗壮结实,形似马腿,所以称之为马杆脚粽粑。芝麻秆是做粽粑不可或缺的一种材料,烧成灰后趁热拌入未经淘洗过的糯米,扬筛掉较粗的颗粒,后混合糯米、绿豆和五花肉,吃起来则是另一种香浓滋味。

    海南苗族五色粽。白色来自糯米本身的颜色,其余四色由当地植物天然萃取而成的染料浸泡糯米,搭配五指山的名产五脚猪,粽叶选用的是柊树叶。色彩斑斓的五色棕,总能激发人的食欲。

    这些还只是中国粽子版图上很小的一部分,水晶粽子、榴莲粽子、巧克力粽子……粽子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演化出更多的种类。

    粽子虽好吃,但是高热量、难消化,很多人吃了容易出现腹胀、积食的症状。中医讲究的是饮食搭配。粽子的最佳搭配非焦麦芽水莫属。焦麦芽其实就是大麦芽炒至焦黄色,然后清洗、晒干,用它泡水喝有消积导滞的作用。

    小孩、老人和病后恢复者尤其要注意粽子的食用量,一般半个到一个粽子为宜。糖尿病人吃粽子就要把它当成主食,食用粽子的量应稍少于每餐摄入的米饭量,大约减少1/4。

    (第一作者系山西医科大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第二作者系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山西医科大学教授)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