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31日 星期五
移动星球,浪漫而悲壮的幻想
□ 李 博

    在春节档期上映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为影迷津津乐道。影片宏伟的想象和令人震撼的视听语言令观众折服,尤其“带着地球去流浪”的想法,不论何时想起,都显得既悲壮又浪漫。

    在众多科幻作品中,《流浪地球》系列并不是最早说出“移动星球”科幻故事的,在此前还有不少科幻作品中出现过移动星球的情节。

    美国科幻电影《星球大战》系列中曾先后出现过 “死星”“死星2号”“弑星者基地”等人造天体,可以进行超空间移动,接近银河系中其他天体并实施打击。

    日本长篇科幻小说《银河英雄传说》中,人类主要分为“自由行星同盟”和“银河帝国”敌对两方。银河帝国曾给人造天体“秃鹰之城要塞”装上了12具空间跳跃引擎,把它直接开到了另一座人造天体“伊谢尔伦要塞”面前,让两个要塞面对面作战。

    死星和太空要塞的尺寸实在太小了,放在地球上也就相当于一座城市,顶多和“星球”概念打个擦边球。相比之下,20世纪80年代的动画片《变形金刚》中的母星“赛伯坦”就大多了。这是一颗和土星大小差不多的行星。霸天虎曾用空间跳跃技术把赛伯坦开到了地球附近。在2011年上映的真人版电影《变形金刚3》中,移动赛伯坦的故事又上演了一次。除了赛伯坦,《变形金刚》里还有一个能够变形成星球的角色“宇宙大帝”,在宇宙中不断游荡并吞噬其他行星。

    《流浪地球》系列以外的科幻作品,在移动天体时普遍采用“空间跳跃”这样的技术。虽然现实中物理学并未否认空间跳跃,但要将其付诸实践却如天方夜谭。要构建连接空间不同区域的虫洞,需要具有负能量的奇异物质。新西兰数学家和物理学家马特·魏泽估算,一个直径只有1米的虫洞,所需要的奇异物质的量就相当于太阳系全部行星质量总和,更不要说传送星球这样的庞然大物了。

    《流浪地球》系列则采用了更具真实感的思路——使用行星发动机推动地球移动。不过,故事中推动地球的能量来自重元素核聚变,这就难以实现了。现实中,重元素核聚变一般只在大质量恒星内部发生,在可控氢核聚变领域,科学家尚未实现真正突破,重核聚变更为任重道远。

    从现有技术发展趋势来看,真想实现全民远航,移动星球也许并不是最优选择。就连科幻作家刘慈欣本人也认为,这样的方案是将大部分的推进能量消耗在毫无用处的质量上。不过,就科幻故事来说,“带着地球去流浪”有一种独特的壮阔和悲凉感。其他科幻作品,靠空间跳跃抹平浩瀚宇宙的空旷和遥远,而《流浪地球》系列却用高过珠峰的行星发动机,以及对2500年岁月的遥想,诠释了太空长征的艰难和不可思议。

    (作者系中国科技馆展览教育中心高级工程师)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