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17日 星期五
让科学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力量
□ 谢小军

    聚焦新时代大科普

    中国式现代化成为今年全国两会最关注的话题之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科技的战略支撑,也离不开文化的繁荣兴盛。任何一项伟大事业的背后都存在支撑该事业的无形精神文化气质,所有的社会进步都根植于特定的文化土壤,这是被历史和现实无数次证明的规律。

    科学文化是科学技术影响人类精神世界的成果——科学不仅仅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它所积淀的科学思想,演化出的科学精神使科学具有显著的文化属性。科学文化是一套价值体系、行为准则和社会规范,它所表现出的理性、求实、求是、创新等丰富内容,日益凸显其在培养思维方式、建设先进文化、促进科技创新、解放生产力等方面的实践和时代价值。

    历史经验表明,任何文化融入中国社会都有一个中国化的过程,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文化是伴随着近代科学在欧洲的产生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科学文化在中国的发展绝不是简单的外来文化“拿来主义”,而是既显现科学文化的共同特征,又呈现显著的中国特色,例如形成鲜明的中国科学家精神,并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当今科学文化建设要求我们要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自觉地将科学文化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将其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现发展科学文化与提升文化自信协同并进。

    科学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用科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实现现代化的逻辑起点和最终目的,发展最终所要求的是人的素质提高,行为、观念的变革,潜能的开发,这种改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制度与经济赖以长期发展并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必须把宏大的科学文化建设落脚到每一个活生生的人身上,以人民为中心,大力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加速让科学融入大众文化,成为主流文化,实现文化的飞跃、文明的进步,使科学文化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

    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国际竞争焦点从传统的军事、经济等硬实力领域扩展到文化软实力;另一方面,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催生着文化新产业新业态,这为我国文化发展抓住机遇、补齐短板、转型升级提供了重大机遇。在对中华文化的挖掘和阐发过程中,要发挥好科学的文化功能,加快推进科学文化建设,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科学精神相适应、同创新意识相协调,丰富和发展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发展提供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作者系中国科普研究所办公室主任、编审)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