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1日 星期五
没有心跳 生活如常
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有多神
□ 科普时报记者 马爱平

    一个脱口秀演员和由他引发的“听不到心跳还能正常生活”话题日前登上热搜。在一档节目上,演员王十七带着一个小黑盒登台,这个盒子既不是装饰品,也并非小音响,而是他的“中国心”。这颗神奇的人工心脏曾将垂死的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并送上万众瞩目的舞台。

    我国自主研发的第四代磁悬浮人工心脏(即全磁悬浮人工心脏),让本已心力衰竭的他实现绝处逢生!从生病到成功移植国产人工心脏,王十七等了足足17年!为了纪念这段经历,他给自己起了个“王十七”的艺名。如今,他生活如常,每天快走5公里,每两天骑行15公里。

    王十七是一位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他的主管医生、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衰病房张宇辉介绍,扩张型心肌病会造成心肌损伤,损伤的心肌无法有效地将血液泵出心脏,但同时静脉血又会持续地回流入心脏,导致心腔内血液淤滞,心脏逐渐扩张变形。

    “如果把心脏比作一间屋子,心肌损伤相当于屋子的墙体损坏、变形,随之而来的是屋子的门窗关不严,随着病情的进展,屋子的损毁不断加重。”张宇辉说,“这就是个恶性循环,所以扩张型心肌病又被称作心脏的‘癌症’。”

    2019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外科病房的陈海波医生第三次见到王十七,这也是王十七状态最不好的一次。“扩张型心肌病的病人发展到终末期有两个特点,一是温水煮青蛙式地慢慢发展为心衰,二是突然暴发严重心衰。王十七属于后者。”陈海波说,当时王十七的身体已经到了随时都可能崩溃的状态,其他治疗手段已经无法起到效果,必须要马上进行心脏移植或者人工心脏植入。

    彼时,我国自主研发的第四代磁悬浮人工心脏的临床试验已经开始,相比上一代人工心脏更小巧更便携,性能也更优越。

    人工心脏是部分或完全替代自然心脏给人体供血的辅助装置,由血泵、驱动装置、监控系统、能源四个部分构成。作为科技含量最高的医疗器械之一,人工心脏经历了三代发展。前两代人工心脏存在很多弊端,如轴承浸泡血液,形成血栓;或破坏血液,有后遗症等。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第三代磁悬浮装置应运而生,而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第四代磁悬浮人工心脏代表着行业最先进的技术水平。厚度只有26毫米,直径也仅有50毫米,重量仅为186克,仅有乒乓球大小……外表看上去像一只蜗牛的心室辅助系统“慈孚”,其核心部件是一个带有叶轮的泵,通电后叶轮可悬浮起来,在与四周没有接触的情况下实现高速旋转,带动血液实现流动。流动的血液通过一根人造血管制造的旁路,绕过受损心脏流向全身,协助心脏完成“泵”的功能。

    与目前国外最主流的人工心脏相比,“慈孚”采用钛合金材质,体积更小、重量更轻,对患者的手术创伤更小;对血液的损伤更小,降低了出现泵内血栓、中风和消化道出血等临床不良事件的概率。

    传统心室辅助系统的经皮电缆包含6根电线,“慈孚”则通过改变供电方式,将电缆中的电线数量减为4根,从而显著减小了电缆直径,同时还提高了电缆柔软性。这一成果有助于提升经皮电缆的防感染性能,也使其可耐受更大冲击,患者装上人工心脏后不仅可以正常生活,甚至还可以参加骑马、滑雪、骑行等运动,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植入人工心脏的第3年,王十七背着5斤重的电池,登上了脱口秀舞台,讲述着人工科技与疾病的一次顽强抗争。

    我国约有1370万心衰患者,每年能匹配到心脏移植的患者仅有600多例,心脏供体非常稀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四代磁悬浮人工心脏,必将为众多心衰患者和家庭带来“生命之光”。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