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30日 星期五
画出科学的真与美
□ 卞毓麟
《寄声月姊》
《同一片星空》

    罗方扬所著的《诗意星空——画布上的天文学》日前荣获第七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科普图书类银奖。天文学家、科普作家卞毓麟为该书撰写的序言,从绘画和天文视角,对作者在科学和艺术融合方面的探索进行了赏析。

    “没有一幅画真能够发生效力的,要是不向无穷张一张眼,不向无限开些窗子。”读着罗方扬先生《诗意星空——画布上的天文学》中那些出色的作品,不禁再次想起前辈诗人卞之琳留下的这一警句。

    无穷、无限,让人首先想到的当然是宇宙——天文学家们研究的对象。天文学是科学,油画是艺术。科学与艺术同为人类文明的结晶,它们共有的基本特质,就是具有高度的创造性。面对无穷的宇宙,《诗意星空》为观众开启了一扇又一扇的窗子。

    罗方扬是中国天文学会会员、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会员,还是一位热心的中小学天文科普辅导员。他曾说过,起初致力于星空美术,本是想通过绘画普及天文知识。《诗意星空》则已超越这一初衷,而达于美妙的升华。

    《诗意星空》画册中,美术、中国诗词歌赋和天文元素三位一体。其题材大致有三:一是纯天文类的,如各种星云、星团、掠日彗星、中国空间站、南极望远镜等,算得上“硬核”;二是天文和诗词歌赋结合类的,如《寄声月姊》《观沧海》《黄河之水天上来》《静影沉璧》《滕王阁序》《春江花月夜》等,描绘传世名篇中涉及天文现象的特定情景;三是中国传统历法中的瑰宝二十四节气,组成画册中的“二十四节气”部分。

    综而观之,《诗意星空》是一本用油画材料,采取中国画意境表现的画册,既具油画光影效果之魂,又得国画唯美意境之魄,科学和艺术天然浑成地融合在其画作中。

    《诗意星空》所载作品,原件尺幅有不小的跨度。尺寸最大的《寄声月姊》(380×150厘米),曾获2017年无国界天文学家组织举办的全世界星空美术大赛一等奖,这也是中国人首次获得该奖项。

    “寄声月姊”源出南宋张孝祥《水调歌头·金山观月》:“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寄声月姊,借我玉鉴此中看……”张孝祥是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廷试第一。曾上疏言岳飞之冤,触犯秦桧而下狱。其诗词多慷慨之气,有苏轼之风。鉴于《寄声月姊》是一件很有代表性的作品,此处谨从绘画和天文两个角度做一浅析。

    就绘画角度而言,《寄声月姊》是带有国画风格的油画,可从构图、层次、光感等分而述之。中国山水画的构图章法大致有三:平远表现场景之广阔、深远表现风景之深邃、高远表现景物(尤其是崇山峻岭之类)之高度。《寄声月姊》描绘的场景壮阔且深远,是以采用平远与深远结合的构图。《寄声月姊》的近景和中景都表现得很细致,远山则很含糊,且与天空融合,造成一望无垠的深远感。油画表现光感,注重画面的色彩冷暖和明暗对比。《寄声月姊》的画面中,天上的旋涡星系发出暖光,照射到山上,山的受光部是暖色(土红、土黄、橘黄的种种变化),暗部则是冷色(蓝、绿、紫色的变化),整个画面让人感觉星光灿烂。而且,倒影在江中,江面波光粼粼,色彩关系也处理得很好。

    再以天文角度视之。《寄声月姊》中一弯呈反C形的蛾眉月,是农历初四前后的月相,出现在日落不久的西方天空。画中最明亮处是天上众多的旋涡星系。星系乃是成百上千亿颗恒星组成的巨大集团,旋涡星系则是数量最多的一类星系,各有多寡不一的若干旋臂从中心部分往外伸展,故从正面观之呈旋涡状,并因而得名。若侧视之,则大致呈梭状。我们身处的银河系就是一个旋涡星系。仙女座星系是一个比银河系更大的旋涡星系,它们虽然相距200多万光年,但在星系世界中却属近邻。在万有引力作用下,这两个巨大的星系正在彼此逐渐靠近。据推测,数十亿年之后,它们将会合并成一个新的星系。《寄声月姊》所绘星系的旋臂互相缠连,似乎暗示了这一点。

    《诗意星空》中的不少创新亮点,皆堪细细品味。现再以《同一片星空》为例略述一二。此画尺幅120×50厘米,画面两侧通过一座桥梁连接。左侧是东方园林,右侧是西方建筑。桥上有两个人,他们是徐光启和利玛窦,象征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该画取灰色调,明暗对比和冷暖色对比都不强烈,有点迷茫的感觉。这其实表达了画家对历史的惋惜:明末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华,已经把西方当时的许多科技书籍和知识带入中国。其时中西方科技差距尚不很明显。可惜明末动乱,徐光启、利玛窦翻译的书籍未能及时传播;大清帝国长期闭关自守,错失跟上世界近现代科技发展的机遇。从《同一片星空》中很能看出画家的这种心境。

    科学和艺术的融合是个宏大的话题。就科学而言,古人囿于技术手段和认识水平,无法看到太空中的星云和星系,也看不到大洋深处的缤纷多彩,更无法洞察微观世界的细胞乃至基本粒子,当然也无从描绘。

    就艺术而言,不管是亘古的宇宙、现代的航天,还是海底世界、微观粒子,它们都很美,作为绘画题材,展示空间极其广阔。特别是表现力极为丰富的油画,不仅可以画人物、花鸟、山水风景,也完全可以画出科学的真与美。科学类题材,应该成为油画创作的新方向。

    (本文由南京大学出版社授权刊发,标题为编者所加,内容有删节)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