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雪梅
编者按 健康中国,营养先行。日前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提出了平衡膳食的八大准则,其中包括食物多样,合理搭配;多吃蔬果、奶类、全谷、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等。蔬菜瓜果该如何选择?蛋白质是不是越多越好?零食要不要完全杜绝?5月15日—21日是第8个全民营养周,科普时报特推出系列文章,教你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如何吃出健康。
有人说,咱们中国人的快乐是碳水化合物(以下简称碳水)给的。确实,过年过节的时候做一大桌菜,不管是山珍海味、麻辣火锅,还是萝卜咸菜,不搭配点米饭面条这些主食,总觉得“差点儿”。不是觉得没吃饱,就是觉得没满足,差了主食就差了那么一点点“快乐”。
碳水为什么会让人快乐
为什么吃碳水会让人感到快乐?一方面,摄入碳水引起的血糖变化能刺激大脑分泌令人快乐的多巴胺;另一方面,对于普通人而言,碳水是最简单易得的令人饱腹的能量来源。吃饱+吃碳水,那便是双倍快乐啦!如果吃的是甜碳水,那可能就是三倍快乐了!
现如今,健身减肥的人越来越多,有人听说吃碳水会长胖,干脆把主食全戒掉。很多健身房、超市也在售卖所谓的“轻食”——蔬菜沙拉+少量的肉。一时间主食成了洪水猛兽!
碳水吃多了确实会长胖,因为摄入的碳水会转变为葡萄糖吸收入血,血糖升高导致胰岛素分泌增加,机体利用不完的糖这时则会被转化为脂肪。那少吃或不吃碳水就不会长胖了吗?事实上,能为我们机体供能的三大营养素,除了碳水,还有脂肪和蛋白质。不管怎么搭配,只要总量吃超,能量过剩,机体都会把它转化成身体组织(主要是脂肪)储存起来。
碳水过低过高都不利于健康
碳水是最经济、最重要的能量来源,且大脑等一些重要器官或者细胞只能利用葡萄糖来供能。若利用蛋白质或脂肪为机体供能,会在代谢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废物,还会增加其他营养素的消耗。不吃碳水短时间来看会导致情绪低落、反应迟钝。长期则有更大的危害:一是影响性激素水平,女性可能出现月经紊乱,男性则可能降低睾酮水平,导致性功能障碍和精子数量减少;二是会诱发包括糖尿病、心脏病、阿尔茨海默症等多种疾病的风险;三是增加早死的风险,最新的科学研究发现,碳水占总能量比例与全因死亡率存在U型关系。与中等碳水饮食相比,低碳水和高碳水都会增加全因死亡率。
我国2022年最新的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人碳水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50%-65%,是安全合适的范围,同时也符合我们中国人的饮食习惯。
科学搭配才能吃出健康
主食=碳水?不完全是这样,主食是碳水最重要的来源,碳水同时也少量存在于蔬菜、水果、坚果以及豆类这些食物中。大家最介意的碳水其实是主食,但我们常吃的主食是需要区别对待的,主食根据加工程度可以分为粗粮和细粮。
全谷、杂豆和薯类,俗称粗粮,它们的共同优点就是富含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是人类不可消化的一类碳水,不仅能改善便秘、腹泻,滋养有益菌,维护肠道健康,还具有降低血糖、血脂,起到保护心血管健康的作用。在同等能量供给下,粗粮比细粮能带来更强的饱腹感。全谷物、杂豆都是保留了种子的所有部分,富含B族维生素和各种微量元素。薯类还富含高于普通水果的维生素C、钾,以及β-胡萝卜素等营养素。因此推荐健康人群可以多选择这类主食,也非常适合需要控制能量的人群。但是这类主食可能不太适合胃肠道消化和吸收有障碍的人群,所以还得因人而异。
白米面俗称细粮,经过加工去除了麸皮,膳食纤维严重损失,B族维生素及矿物质也损失了60%-80%,主要含的就是淀粉,确实应该少吃。而用精制白米面再加工的糕点、零食可能添加了更多的糖、油、盐,就更应该少食。
2022年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第一层便是主食量的推荐:每天摄入谷类食物200-300克,其中包括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克,薯类50-100克。具体的量根据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力活动的不同而波动。另外,如果加餐时吃了饼干、面包、小蛋糕这类高碳水的零食,则需要减少正餐的主食。
总之,拥有健康才能拥有快乐,而健康的秘密在于自律与坚持,还在于科学的搭配!
(本文作者系四川省肿瘤医院临床营养科主治医师)